引言 | 第1-12页 |
第一章 青蒿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 青蒿素的研究 | 第12-14页 |
1.1 青蒿素类药抗疟疾研究 | 第12-13页 |
1.2 青蒿素类药抗肿瘤研究 | 第13页 |
1.3 青蒿素类药抗其他寄生虫研究 | 第13页 |
1.4 青蒿素类药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 第13-14页 |
1.5 青蒿素类药其他药理作用研究 | 第14页 |
1.6 青蒿素类药的毒副作用研究 | 第14页 |
1.7 青蒿素类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14页 |
2. 青蒿挥发油的研究 | 第14-15页 |
3. 青蒿解热作用研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痤疮发病机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痤疮临床诊断分级常用的治疗方法 | 第18-23页 |
1 临床诊断与分级 | 第18页 |
2 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方法 | 第18-20页 |
3 临床上的常用痤疮治疗西药 | 第20-21页 |
4 开发中的痤疮治疗新药 | 第21-22页 |
5 结语 | 第22-23页 |
第四章 痤疮的分型治疗 | 第23-25页 |
1 内治法 | 第23页 |
2 外治法 | 第23页 |
3 外用药制法 | 第23-25页 |
第五章 青蒿油解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 第25-26页 |
第六章 实验部分 | 第26-37页 |
第一节 柔性脂质体及混合胶团溶液的制备 | 第26-27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1.1 药物 | 第26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26页 |
1.3 试剂 | 第2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2.1 青蒿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 第26页 |
3 结果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青蒿油纳米脂质体对三种座疮致病菌的抑制作用 | 第27-3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1.1 实验药物 | 第27页 |
1.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1.3 菌种 | 第27-2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3 结果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0页 |
第三节 青蒿油纳米脂质体搽剂临床疗效观察 | 第30-34页 |
1 一般资料 | 第30-31页 |
1.1 诊断标准 | 第30页 |
1.2 病例选择 | 第30页 |
1.3 临床轻重分级 | 第30-31页 |
1.4 观察方法 | 第31页 |
1.5 疗效判定标准 | 第31页 |
2 治疗结果 | 第31-33页 |
3 结果分析 | 第33页 |
4 对痤疮治疗方法的体会 | 第33-34页 |
第四节 青蒿油灌胃给药对干酵母致热作用的解热效果 | 第34-37页 |
1 实验原理 | 第3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4页 |
2.1 实验药物 | 第34页 |
2.2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2.3 实验器材 | 第34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4-35页 |
5 结论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0页 |
1 西医对痤疮的认识 | 第37-38页 |
2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 第38-40页 |
全文结论 | 第4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40页 |
展望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