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国务院论文

当代中国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16页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内关于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的研究第11-12页
     ·国外关于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的研究第12-14页
   ·研究方法和手段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研究手段第14-15页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第二章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的理论概述第16-28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的内涵第16-18页
     ·公众诉求的内涵第16页
     ·政府回应的内涵第16-18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的相互关系第18-21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关系的理论基础第18-21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的逻辑关联第21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理论分析第21-28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影响因子分析第21-24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机制构建的意义第24-25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机制的构建第25-28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现实分析第28-41页
   ·当代中国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取得的成就第28-32页
     ·政务公开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提供了前提第28-29页
     ·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提供了保障第29-30页
     ·各种对话平台和机制的发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渠道第30-32页
     ·民间组织的发展奠定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社会基础第32页
   ·当代中国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面临的挑战第32-35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无序性第33-34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地区间和阶层间不平衡第34-35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深度和效度有限第35页
   ·当代中国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不足的原因分析第35-41页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公民意识与回应意识的双重缺失第35-37页
     ·信息不对称抑制了互动的深度和效度第37-38页
     ·“精英内输入”机制限制了公众诉求的表达第38-39页
     ·法制建设落后致使互动缺乏制度保障第39-41页
第四章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西方经验和启示第41-45页
   ·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西方经验第41-43页
     ·政府过程中的信息公开第41页
     ·市民评审团第41-42页
     ·公共调查第42页
     ·公民投票第42页
     ·城镇电子会议第42-43页
     ·举行公开听证会第43页
   ·西方经验对我国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启示第43-45页
     ·政府信息公开是互动的重要前提第43-44页
     ·制度化是良性互动的重要保障第44页
     ·健全的法律规范与救济形式是互动的根本保证第44-45页
第五章 完善当代中国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机制的基本路径第45-54页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回应能力第45-46页
     ·重塑政府执政理念,增强政府官员回应意识第45页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增强政府回应能力第45-46页
   ·不断夯实和巩固互动的社会基础第46-50页
     ·提升公众素质,增强诉求意识第46-47页
     ·培育公民社会实现公众诉求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第47-48页
     ·通过基层民主实践锻炼公众诉求能力第48-49页
     ·推动媒体和网络的健康发展,挖掘其作为互动平台的潜力第49-50页
   ·建立健全制度建设,保障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深度互动第50-54页
     ·完善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法律保障体系第50-51页
     ·完善公众诉求与政府回应互动的制度渠道第51-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研究
下一篇: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