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定位和文章结构 | 第9-11页 |
第一章 产业内贸易理论 | 第11-23页 |
第一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对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 第12-16页 |
一、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兼容的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 第13-14页 |
二、寡头竞争市场模式中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解释 | 第14-16页 |
第三节 非同质产品(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 第16-21页 |
一、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克鲁格曼1950年的规模经济模型 | 第16-19页 |
二、垂直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第19-21页 |
第四节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其他因素和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21-23页 |
一、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二、产业内贸易指数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中国和东盟制成品部门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原因 | 第23-35页 |
第一节 中国和东盟5国制成品部门产业内贸易的现状研究 | 第23-30页 |
一、样本选定及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24-30页 |
第二节 从产业转移角度对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产生发展的动因分析 | 第30-35页 |
第三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制成品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 第35-43页 |
第一节 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对于区内制成品部门产业内贸易的作用 | 第35-38页 |
一、样本的确定与数据来源 | 第35-36页 |
二、实证研究结果 | 第36-37页 |
三、结果分析 | 第37-38页 |
第二节 我国与东盟5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回顾及趋势预测 | 第38-43页 |
一、数据来源 | 第38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三、趋势预测 | 第41-43页 |
第四章 促进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对策建议 | 第43-51页 |
第一节 产业政策层面 | 第43-48页 |
一、促进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 | 第43-44页 |
二、扩大规模效应 | 第44-45页 |
三、加强投资贸易中的互补关系 | 第45-48页 |
第二节 企业战略层面 | 第48-50页 |
一、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 第48-49页 |
二、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差异产品化 | 第49页 |
三、加快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改造 | 第49-50页 |
四、加强对东盟国家市场的研究 | 第50页 |
第三节 国际投资方面 | 第50-51页 |
附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主要内容 | 第51-56页 |
一、货物贸易自由化 | 第51-52页 |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 | 第52页 |
三、投资自由化 | 第52-53页 |
四、优先合作部门 | 第53-54页 |
五、其他关键领域的合作 | 第54-56页 |
附表 中国—东盟制成品双边贸易的产业内贸易动态指数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