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5-30页 |
| ·液膜的组成、特点和类型 | 第16-25页 |
| ·液膜的组成 | 第16-17页 |
| ·液膜萃取与反萃取“内耦合”的特点 | 第17-18页 |
| ·液膜的类型 | 第18-25页 |
| ·液膜分离的机理 | 第25-27页 |
| ·微液膜萃取 | 第27-28页 |
| ·本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8-30页 |
| 第一篇 利用液膜模拟生物膜特性对氨基酸类生物活性物质跨膜传输机理的研究 | 第30-55页 |
| 第2章 整体液膜迁移L-异亮氨酸的动力学研究 | 第31-43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理论部分 | 第31-34页 |
| ·实验部分 | 第34-35页 |
| ·仪器 | 第34页 |
| ·试剂 | 第34页 |
| ·实验过程 | 第34-3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1页 |
| ·萃取实验 | 第35-38页 |
| ·液膜迁移实验 | 第38-41页 |
| ·小结 | 第41-43页 |
| 第3章 多种氨基酸整体液膜迁移过程的动力学和选择性研究 | 第43-55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 ·仪器 | 第43-44页 |
| ·试剂 | 第44页 |
| ·多种氨基酸的分析 | 第44-45页 |
| ·实验过程 | 第45页 |
| ·理论部分 | 第45-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 ·萃取条件的选择 | 第46-49页 |
| ·迁移动力学研究 | 第49-51页 |
| ·液膜对多种氨基酸迁移选择性的研究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二篇 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液膜分离新技术研究 | 第55-76页 |
| 第4章 中药吴茱萸中生物活性成分的液膜法分离提取研究 | 第56-64页 |
| ·引言 | 第56-57页 |
| ·实验部分 | 第57-58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7页 |
| ·分析方法 | 第57页 |
| ·溶剂萃取和液膜体系 | 第57-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3页 |
| ·液膜迁移吴茱萸次碱的确证 | 第58-59页 |
| ·溶剂种类对从吴茱萸果实粉末中提取吴茱萸次碱的影响 | 第59-60页 |
| ·膜溶剂对迁移的影响 | 第60-62页 |
| ·料液相pH值对吴茱萸次碱迁移效率的影响 | 第62页 |
| ·接受相中H_2SO_4浓度对吴茱萸次碱迁移效率的影响 | 第62页 |
| ·温度对吴茱萸次碱迁移效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第5章 茶叶中茶氨酸乳状液膜提取新技术及其对14种蛋白氨基酸提取选择性的研究 | 第64-76页 |
| ·引言 | 第64页 |
| ·实验部分 | 第64-65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64-65页 |
| ·乳状液的制备 | 第65页 |
| ·茶氨酸的提取方法 | 第65页 |
| ·色谱检测条件 | 第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 ·膜溶剂的选择 | 第65-66页 |
| ·初始料液相pH值对茶氨酸萃取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 ·载体浓度对茶氨酸萃取率的影响 | 第67页 |
| ·接受相NaCl浓度对茶氨酸萃取率的影响 | 第67-69页 |
| ·表面活性剂含量对茶氨酸萃取率的影响 | 第69页 |
| ·油内比对茶氨酸萃取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 ·乳水比对茶氨酸萃取率的影响 | 第70页 |
| ·浓缩比的考察 | 第70页 |
| ·对茶叶水中茶氨酸的分离提取 | 第70-71页 |
| ·液膜对多种氨基酸迁移选择性的研究 | 第71-74页 |
| ·小结 | 第74-76页 |
| 第三篇 微液膜分离富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新技术及其在生物体液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第76-101页 |
| 第6章 液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尿样中的局部麻醉剂 | 第77-88页 |
| ·引言 | 第77页 |
| ·实验部分 | 第77-80页 |
| ·试剂 | 第77-78页 |
|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78页 |
| ·尿样 | 第78-79页 |
| ·HPLC系统 | 第79页 |
| ·萃取过程 | 第79-8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0-87页 |
| ·LPME条件的优化 | 第80-83页 |
| ·尿样分析 | 第83-85页 |
| ·方法的确认 | 第85页 |
| ·病人尿样分析 | 第85-87页 |
| ·小结 | 第87-88页 |
| 第7章 载体辅助三相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新技术同时测定尿样中亲水性和疏水性兴奋剂 | 第88-101页 |
| ·引言 | 第88-90页 |
| ·实验部分 | 第90-9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90-91页 |
| ·色谱条件 | 第91页 |
| ·实验原理和方法 | 第91页 |
| ·富集因子和回收率 | 第9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1-99页 |
| ·载体的选择 | 第91-94页 |
| ·载体浓度对富集因子的影响 | 第94页 |
| ·有机溶剂对富集因子的影响 | 第94-95页 |
| ·萃取时间对富集因子的影响 | 第95页 |
| ·搅拌速度对富集因子的影响 | 第95页 |
| ·加标尿样中的萃取 | 第95-97页 |
| ·方法的确认 | 第97-98页 |
| ·实际尿样的检测 | 第98-99页 |
| ·小结 | 第99-101页 |
| 补篇 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的同时分离提取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 第101-111页 |
| 第8章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电喷雾质谱联用同时检测食品中的水溶性和脂溶性色素 | 第102-111页 |
| ·引言 | 第102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2-105页 |
| ·试剂 | 第102-104页 |
| ·样品 | 第104页 |
| ·HPLC-DAD-ESI-MS系统 | 第104页 |
| ·标准溶液 | 第104页 |
| ·样品制备和HPLC-DAD-ESI-MS分析 | 第104-10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10页 |
| ·合成色素HPLC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105页 |
| ·ESI-MS分析 | 第105-106页 |
| ·HPLC-DAD-ESI-MS方法的确认 | 第106-109页 |
| ·样品分析 | 第109-110页 |
| ·小结 | 第110-111页 |
| 结论 | 第111-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34页 |
| 致谢 | 第134-135页 |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