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5页 |
·热喷涂技术 | 第11-12页 |
·纳米结构WC/12Co涂层材料 | 第12-14页 |
·纳米结构陶瓷喷涂材料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 第14-15页 |
·工程陶瓷磨削表面残余应力的研究 | 第15-19页 |
·磨削残余应力的产生机理 | 第15-17页 |
·试件中的原始残余应力 | 第17页 |
·磨削条件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17-18页 |
·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对零件性能的影响 | 第18-19页 |
·数值模拟方法概述 | 第19-22页 |
·数值模拟技术在实践中的地位 | 第19-20页 |
·有限单元法简介 | 第20-21页 |
·ANSYS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的介绍 | 第21-22页 |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课题来源和论文主要组成 | 第23页 |
·课题来源 | 第23页 |
·本文组成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2章 工程陶瓷磨削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及有限元模拟 | 第25-37页 |
·残余应力的测量 | 第25-33页 |
·光学法 | 第25页 |
·硬度法与压痕法 | 第25-26页 |
·挠度法 | 第26页 |
·超声波法 | 第26页 |
·扫描电子声显微镜(SEAM)应力分析 | 第26-27页 |
·中子衍射法 | 第27页 |
·X射线能量扩散衍射法 | 第27页 |
·X射线衍射法 | 第27-29页 |
·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D)法与sin~2ψ法的联合使用 | 第29-33页 |
·本文实验中所用测量方法的选择 | 第33页 |
·工程陶瓷磨削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 | 第33-36页 |
·目前的研究进展 | 第33-35页 |
·纳米结构陶瓷涂层磨削残余应力有限元模拟的初步分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纳米结构碳化钴涂层精密磨削实验方案 | 第37-47页 |
·纳米结构碳化钨钴陶瓷涂层材料 | 第37-38页 |
·精密数控平面磨床 | 第38-40页 |
·砂轮及其修整 | 第40-41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1-42页 |
·分析和测试方法 | 第42-46页 |
·表面/亚表面SEM观察 | 第42-43页 |
·n-WC/12Co涂层磨削力的测量 | 第43-46页 |
·残余应力的测量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纳米结构涂层磨削残余应力的实验研究 | 第47-55页 |
·喷涂层中的残余应力 | 第47-48页 |
·磨削后残余应力的测量结果 | 第48-49页 |
·磨削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49-54页 |
·残余应力的方向性 | 第49-51页 |
·材料去除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砂轮粘结剂类型的影响 | 第53页 |
·磨粒尺寸的影响 | 第53-54页 |
·在X射线衍射中的峰宽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纳米结构涂层磨削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 | 第55-76页 |
·纳米结构涂层磨削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55-58页 |
·温度场求解的基本原理 | 第55-56页 |
·塑性增量理论的基本准则 | 第56-58页 |
·应力应变场的基本原理 | 第58页 |
·n-WC/12Co涂层精密磨削残余应力有限元模型 | 第58-70页 |
·物理模型 | 第59-60页 |
·有限元模拟实现方法 | 第60页 |
·网格划分 | 第60-61页 |
·温度场、应力场数值模拟方法 | 第61页 |
·磨削温度场的计算模型 | 第61-64页 |
·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64-68页 |
·n-WC/12Co磨削残余应力的计算 | 第68-70页 |
·ANSYS中的计算流程 | 第70页 |
·n-WC/12Co磨削残余应力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70-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