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股权结构及其度量 | 第9-10页 |
·股利的涵义 | 第10-11页 |
·股票股利的本质 | 第11页 |
·股利政策的涵义 | 第11-12页 |
·股利政策的理论回顾 | 第12-16页 |
·古典学派 | 第12-14页 |
·现代学派 | 第14-16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中外股利政策之比较 | 第17-26页 |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分析 | 第17-19页 |
·从不分配到恶性派现 | 第17-18页 |
·融资主导的股利支付 | 第18页 |
·转增资本作为股利政策的替代 | 第18-19页 |
·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 | 第19页 |
·美国的股利政策及其成因 | 第19-22页 |
·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 | 第19-20页 |
·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成因分析 | 第20-22页 |
·日本的股利政策及其成因 | 第22-24页 |
·日本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 | 第22页 |
·日本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成因分析 | 第22-24页 |
·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26页 |
第3章 不同股权结构下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 | 第26-34页 |
·股权结构与股利支付的统计与比较 | 第26-29页 |
·数据选取 | 第26页 |
·股权结构和股利支付的描述性统计 | 第26-28页 |
·现金股利的分组比较 | 第28-29页 |
·对结果的综合评述 | 第29-30页 |
·现金股利总体水平较低说明了外部约束机制的弱化 | 第29-30页 |
·我国的经验证据及其对理论分析的背离 | 第30页 |
·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在股利政策上的利益冲突 | 第30页 |
·对结果的成因分析 | 第30-34页 |
·不同股权集中度下股利支付情况的成因剖析 | 第30-32页 |
·不同持股主体对股利支付态度差异的形成 | 第32-34页 |
第4章 不同股权结构下的现金股利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4-43页 |
·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 第34-37页 |
·平滑股利 | 第34-35页 |
·投资机会 | 第35页 |
·公司规模 | 第35-36页 |
·债务约束 | 第36页 |
·行业因素 | 第36页 |
·盈利水平 | 第36-37页 |
·资产流动性 | 第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样本选取 | 第37页 |
·研究变量的定义和衡量 | 第37-38页 |
·分析方法及模型建立 | 第38页 |
·分析结果与说明 | 第38-41页 |
·解释变量均值的分组描述性统计 | 第38-39页 |
·模型检验结果 | 第39页 |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39-41页 |
·分析结果的综合结论 | 第41-43页 |
第5章 引导最优股利政策的建议 | 第43-50页 |
·优化股权结构 | 第43-46页 |
·稳健实施全流通方案 | 第43-44页 |
·规范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44-46页 |
·规范股票股利的计量 | 第46-48页 |
·美国的经验 | 第46-47页 |
·我国的实践 | 第47页 |
·我国股票股利计量的现实选择 | 第47-48页 |
·建立健全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 | 第48-50页 |
·实行累计投票制度 | 第48页 |
·实施利益冲突交易的表决权排除制度 | 第48-49页 |
·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附录B 样本公司股权结构及财务指标 | 第58-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