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

基于Region多层结构P2P计算网络模型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插图索引第10-12页
附表索引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15页
 1.1 课题来源第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3-14页
 1.4 论文结构第14-15页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5-27页
 2.1 P2P网络拓扑结构模型第15-18页
  2.1.1 P2P与Server/Client模式对比分析第16-18页
 2.2 P2P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第18-21页
  2.2.1 信息资源共享第18页
  2.2.2 普及计算第18-19页
  2.2.3 协同工作第19-20页
  2.2.4 实时通信技术第20页
  2.2.5 信息检索技术第20-21页
  2.2.6 广域网络存储系统第21页
  2.2.7 智能代理第21页
  2.2.8 P2P计算技术开发平台的应用研究第21页
  2.2.9 网络游戏第21页
 2.3 P2P所面临的典型问题第21-25页
  2.3.1 P2P计算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第22页
  2.3.2 信息的搜索机制第22-24页
   2.3.2.1 信息搜索机制的目标和约束条件第23页
   2.3.2.2 信息的搜索策略第23-24页
  2.3.3 元数据组织与表示第24页
  2.3.4 匿名性的支持第24页
  2.3.5 P2P网络的支撑技术第24页
  2.3.6 P2P网络的安全问题第24-25页
 2.4 P2P网络的关键技术第25-26页
 2.5 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P2P系统的典型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第27-33页
 3.1 P2P系统拓扑结构的基本性质第27页
 3.2 几种P2P拓扑结构评测标准第27-28页
 3.3 基本的P2P拓扑结构第28-32页
  3.3.1 集中式拓扑结构第28-29页
  3.3.2 分层式拓扑结构第29-30页
  3.3.3 树型拓扑结构第30页
  3.3.4 环型拓扑结构第30-31页
  3.3.5 非规则拓扑结构第31-32页
 3.4 小结第32-33页
第4章 基于Region多层结构P2P计算网络模型RLP2P第33-41页
 4.1 基于Region多层次结构P2P网络模型描述第33-36页
  4.1.1 中心节点(Leader)第34页
  4.1.2 普通节点(Host)第34-35页
  4.1.3 域(Region)第35页
  4.1.4 汇聚点RP(Rendezvous Point)第35-36页
 4.2 协议描述与性能分析第36-38页
  4.2.1 域的划分策略第36-37页
  4.2.2 节点加入网络、调整及消息转发算法描述第37-38页
 4.3 节点离开、中心节点选取策略和算法描述第38-39页
 4.4 网络模型的性能分析第39-40页
 4.5 小结第40-41页
第5章 搜索包扩散路由算法与性能分析第41-53页
 5.1 基于Gnutella协议的Gossip搜索算法分析第41-42页
 5.2 搜索包扩散路由算法Light-Flooding与性能分析第42-47页
  5.2.1 Light-Flooding算法搜索包扩散路由策略第42-44页
  5.2.2 Light-Flooding算法的性能分析第44页
  5.2.3 Light-Flooding算法仿真第44-47页
 5.3 搜索包扩散优化Multi-layer Gossip算法和性能分析第47-49页
  5.3.1 Multi-layer Gossip算法描述第47-48页
  5.3.2 Multi-layer Gossips算法性能分析第48-49页
 5.4 基于Region多层结构P2P网络路由探测技术第49-51页
 5.5 小论第51-53页
第6章 基于特征信息定位的信息服务系统RLP2P原型第53-64页
 6.1 系统的设计目标第53页
 6.2 系统结构第53-54页
 6.3 NetShot路由模型第54-58页
  6.3.1 节点的命名第54-55页
  6.3.2 节点的加入第55页
  6.3.3 节点的离开第55-56页
  6.3.4 节点的邻接关系第56-57页
  6.3.5 消息前递模型第57-58页
 6.4 数据资源组织模式第58-59页
 6.5 基于特征信息的定位技术第59-60页
  6.5.1 切词技术第59页
  6.5.2 散列算法第59-60页
 6.6 数据资源索引策略第60-62页
  6.6.1 分布式索引的建立过程第60-61页
  6.6.2 信息资源的检索过程第61-62页
   6.6.2.1 基于直接定位的检索方式第61-62页
   6.6.2.2 基于广播方式的信息检索方式第62页
 6.7 原型系统的构建第62页
 6.8 小结第62-64页
第7章 网络模型性能分析与仿真第64-74页
 7.1 引言第64-65页
 7.2 协议数据通道性能指标:压力和扩展率分析第65-68页
  7.2.1 模型假设第65-66页
  7.2.2 伸展率(Stretch)第66-67页
  7.2.3 压力(Stress)第67-68页
 7.3 数据通道性能仿真分析第68-69页
 7.4 协议模型性能仿真分析第69-73页
 7.5 小结第73-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83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3-85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模糊PID的轧机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下一篇:旷野中的呼唤--1990年代人文精神论争再寻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