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动力学及汽车力学论文

客车车身结构动力学、声学CAE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2-19页
     ·车身设计CAE 技术研究概况第12-14页
     ·车身有限元模型修正技术第14-16页
     ·试验模态分析概况第16-17页
     ·车内噪声研究概况第17-18页
     ·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在客车车身设计中的应用第18-19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各章节结构安排第19-2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论文各章节的内容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车身结构有限元建模技术研究第22-34页
   ·前言第22-23页
   ·车身结构有限元建模概述第23-25页
     ·选取单元的种类第23页
     ·单元的尺寸第23-24页
     ·单元的形状质量第24页
     ·CAD 模型的简化第24页
     ·联接方式的模拟第24-25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车身三维CAD 模型第25-27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车身CAE 模型的建立第27-33页
     ·建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第27-29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白车身有限元建模第29-33页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依维柯A40 新客车白车身模态试验与有限元模型的修正第34-48页
   ·前言第34页
   ·多自由度系统试验模态分析理论基础第34-36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白车身模态试验第36-43页
     ·试验方法第36-42页
     ·试验模态分析结果第42-43页
   ·模态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比较及误差分析第43-44页
     ·白车身理论模态分析第43-44页
     ·模态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误差分析第44页
   ·基于模态试验的白车身动力学模型修正第44-46页
     ·结构固有振动特性设计的最优动力学修改原理第44-46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白车身有限元模型的修正第46页
   ·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车身结构改进、强度分析及动态应力试验第48-64页
   ·前言第48-49页
   ·基于白车身结构模态分析的结构改进第49-54页
   ·车身与车架连接方式及其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54-55页
   ·车身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强度分析第55-59页
     ·静弯工况第56-57页
     ·弯扭联合工况第57页
     ·汽车双轮同时过障的瞬态响应第57-58页
     ·车身强度评价第58-59页
   ·新客车在道路试验下的动态应力特性第59-63页
     ·试验目的及试验条件第59页
     ·应变片布置及准备第59-61页
     ·动态应力试验及结果第61-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依维柯A40 新客车车身结构动静态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设计第64-77页
   ·前言第64页
   ·灵敏度分析概念及实施第64-65页
     ·灵敏度的概念第64页
     ·灵敏度分析方法的实施第64-65页
   ·优化的数学模型及优化算法的选取第65-69页
     ·优化设计概述及数学模型第65-67页
     ·优化方法原理第67-69页
   ·基于子结构法的客车车身动、静态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设计第69-76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车身动、静态优化设计变量的选择第69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车身动态特性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设计第69-72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车身静应力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设计第72-76页
   ·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客车内腔室声学特性研究第77-94页
   ·前言第77页
   ·汽车车内噪声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第77-79页
   ·汽车车内声场的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第79-83页
     ·声压波动方程及其声结构耦合控制方程第79-80页
     ·声流体矩阵的推导第80-82页
     ·声流体边界上有吸声作用的有限元动力方程第82页
     ·声—结构耦合有限元方程第82-83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车内声空腔有限元模型及其声学特性分析第83-86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声空腔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83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声空腔模态分析第83-85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声空腔谐响应分析第85-86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声-结构耦合模型及谐响应分析第86-88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声-结构耦合有限元模型第86-87页
     ·依维柯A40 新客车声—结构耦合谐响应分析第87-88页
   ·发动机激励下车内噪声预测与实际测量结果比较第88-92页
   ·改进车体振动及降噪措施第92页
   ·小结第92-94页
第7章 车身结构的表面阻尼处理技术与结构声—振耦合研究第94-116页
   ·前言第94页
   ·阻尼减振降噪机理及表面阻尼处理技术第94-96页
     ·阻尼减振降噪机理第94-95页
     ·阻尼材料损耗因子第95-96页
     ·表面阻尼处理技术第96页
   ·表面阻尼处理结构的有限元建模第96-106页
     ·表面阻尼处理结构建模方法第96-97页
     ·表面阻尼处理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第97-104页
     ·表面阻尼处理结构的有限元振动特性分析算例第104-105页
     ·模态结构损耗因子及阻尼比第105-106页
   ·表面阻尼处理结构声辐射分析的有限元方法第106-109页
     ·结构振动声辐射声压第106-107页
     ·结构振动声辐射声功率第107-108页
     ·结构振动声辐射效率第108页
     ·结构振动声辐射分析算例第108-109页
   ·基于声固耦合理论的汽车蒙皮结构的表面阻尼处理减振降噪研究第109-115页
     ·弹性结构封闭空间声场分析第109-113页
     ·车身蒙皮表面阻尼处理减振降噪应用研究第113-115页
   ·小结第115-116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16-118页
   ·论文的主要贡献第116-117页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6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第12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年产10万吨高精度铜板带生产线可行性研究
下一篇:纳米Al2O3/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