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引言 | 第7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7-9页 |
·性能优势 | 第7-8页 |
·结构简介 | 第8页 |
·工作原理 | 第8-9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 第9-10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 第10-14页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选择原则 | 第10页 |
·钴系正极材料 | 第10-11页 |
·镍系正极材料 | 第11-12页 |
·锰系正极材料 | 第12-13页 |
·钒系正极材料 | 第13页 |
·铁系正极材料 | 第13-14页 |
·LiFePO_4的研究 | 第14-17页 |
·LiFePO4的结构特征 | 第14-15页 |
·LiFePO4的电化学性能 | 第15页 |
·LiFePO_4的制备方法的研究 | 第15-16页 |
·LiFePO_4的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LiFePO_4的改性研究 | 第17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和意义 | 第17-19页 |
·文本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研究 | 第19-35页 |
·引言 | 第19-20页 |
·实验部分 | 第20-25页 |
·实验仪器及原料 | 第20-21页 |
·高温固相法制备LiFePO_4样品 | 第21-22页 |
·机械化学活化法制备LiFePO_4样品 | 第22-23页 |
·水热法制备LiFePO_4样品 | 第23页 |
·元素分析 | 第23-24页 |
·样品的结构与电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5-34页 |
·合成方法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25-27页 |
·合成方法对材料形貌的影响 | 第27-29页 |
·合成方法对材料粒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元素分析 | 第30-31页 |
·合成方法对材料首次充放电的影响 | 第31页 |
·合成方法对材料循环性能的影响 | 第31-34页 |
·本章小节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水热法制备条件的研究 | 第35-50页 |
·引言 | 第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实验仪器及原料 | 第35页 |
·前驱体的制备 | 第35-36页 |
·样品的结构及电性能检测 | 第36-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反应温度对样品比容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反应温度对样品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39-41页 |
·反应温度对样品粒径的影响 | 第41页 |
·反应时间对样品比容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反应时间对样品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反应时间对样品粒径的影响 | 第43-44页 |
·反应温度和时间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44-46页 |
·反应釜的填充量对样品的影响 | 第46-47页 |
·LiFePO_4的电化学分析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第四章 磷酸铁锂的改性研究 | 第50-61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实验仪器及原料 | 第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掺碳对LiFePO_4的影响 | 第51-54页 |
·LiFePO4/C的制备 | 第51-52页 |
·掺碳对样品晶体结构和表观形貌的影响 | 第52-53页 |
·掺碳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4页 |
·掺杂金属离子对LiFePO_4的影响 | 第54-60页 |
·LiFe_0.9Mn_0.1PO_4和LiFe_0.9Mg_0.1PO_4的制备 | 第55页 |
·掺杂金属离子对样品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55-56页 |
·掺杂金属离子对样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60页 |
·本章小节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