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客车自动换档系统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1-12页 |
1.3 客车自动换档技术的国际国内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际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发展与现状 | 第13-14页 |
1.4 客车自动换档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4-17页 |
2 客车自动换档系统相关技术原理及基本结构 | 第17-33页 |
2.1 客车自动换档系统的组成 | 第18-19页 |
2.2 换档规律与换档特性 | 第19-24页 |
2.3 离合器结合规律 | 第24-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3 客车电控自动换档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3-57页 |
3.1 客车电控自动换档系统硬件设计的总体方案 | 第33页 |
3.2 控制单元的选择 | 第33-35页 |
3.3 客车电控自动换档系统的后置信号采集单元 | 第35-44页 |
3.3.1 硬件结构 | 第35-36页 |
3.3.2 车速信号的采集 | 第36-39页 |
3.3.3 加速度信号的采集 | 第39页 |
3.3.4 油门开度信号的采集 | 第39-42页 |
3.3.5 档位信号的采集 | 第42页 |
3.3.6 A/D转换典型电路 | 第42-44页 |
3.4 客车电控自动换档系统的主控单元 | 第44-51页 |
3.4.1 硬件结构 | 第44-45页 |
3.4.2 离合器的位置信号的采集 | 第45-47页 |
3.4.3 主控单元中典型电路的设计 | 第47-49页 |
3.4.4 离合器机械执行机构设计 | 第49页 |
3.4.5 离合器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49-51页 |
3.5 客车电控自动换档系统的执行单元 | 第51-55页 |
3.5.1 换档执行机构的机械设计 | 第52-53页 |
3.5.2 直流电机的驱动设计 | 第53页 |
3.5.3 步进电机的驱动设计 | 第53-55页 |
3.6 备用轻便换档单元 | 第55-57页 |
4 CAN总线在自动换档系统中的应用 | 第57-64页 |
4.1 CAN总线概述 | 第57-58页 |
4.2 节点硬件电路设计 | 第58-59页 |
4.3 软件设计 | 第59-61页 |
4.4 SJA1000芯片简介 | 第61-63页 |
4.5 PCA82C250芯片简介 | 第63-64页 |
5 客车电控自动换档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4-79页 |
5.1 系统软件的编程语言的选择及简介 | 第64-65页 |
5.2 模糊逻辑控制的介绍及在自动换档过程中的应用 | 第65-72页 |
5.2.1 模糊逻辑控制的介绍 | 第65-68页 |
5.2.2 模糊逻辑控制在换档规律中的应用 | 第68-70页 |
5.2.3 模糊逻辑控制在搜寻离合器起始接合点中的应用 | 第70-72页 |
5.3 自动换档控制单元的程序设计 | 第72-79页 |
6 抗干扰技术 | 第79-84页 |
6.1 干扰对系统的影响 | 第79-80页 |
6.2 抗干扰技术 | 第80-84页 |
6.2.1 硬件抗干扰技术 | 第80页 |
6.2.2 PCB板的抗干扰技术 | 第80-82页 |
6.2.3 软件的抗干扰技术 | 第82-84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附录A 系统原理图 | 第89-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