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引言 | 第6-8页 |
1. 绘画形神问题的历史探源 | 第8-12页 |
·“画、形也” | 第8页 |
·“君形者”——对“形似”反思之上的“神似” | 第8-9页 |
·“以形写神” | 第9-10页 |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 第10-12页 |
2. 沈宗骞人物画形神说的理论突破 | 第12-17页 |
·社会背景与时代审美趣味 | 第12页 |
·理论突破 | 第12-17页 |
·对“神”的内涵的重新界定 | 第12-13页 |
·“神出于形,形不开则神不见” | 第13-15页 |
·“形神”的实现手段 | 第15-17页 |
3. 沈宗骞形神观点对当代人物画造型的借鉴意义 | 第17-21页 |
·人物画的造型传统 | 第17-18页 |
·“形似”是形象与笔墨的和协统一 | 第18-19页 |
·在生活中提炼概括人物形象 | 第19-20页 |
·“目识心记”的写生方法 | 第20-21页 |
4. 结论 | 第21-26页 |
·西方写实方法的中国化 | 第21-23页 |
·中国人物画是意象造型 | 第23-26页 |
·表达笔墨的形象 | 第23-24页 |
·表达形象的笔墨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后记 | 第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