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气田提高采收率方法论文

低渗砂岩气藏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以新场气田蓬二气藏为例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4页
目录第4-7页
前言第7-16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7-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美国圣胡安盆地低渗气藏开发的启示第9-13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思路第13-15页
   ·研究取得的进展第15-16页
第1章 新场气田蓬二气藏概况第16-20页
   ·地理位置及区域地质背景第16页
   ·勘探简况第16-17页
   ·地质特征第17-19页
     ·构造及断裂特征第17页
     ·地层简况第17页
     ·沉积相及沉积微相第17-18页
     ·含气砂体空间展布特征第18页
     ·储层岩性和粘土矿物第18页
     ·物性特征及裂缝发育情况第18-19页
   ·开发简况第19-20页
第2章 蓬二气藏精细描述第20-94页
   ·蓬莱镇气藏的构造描述第20-37页
     ·三维地震实施概况第20-22页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及综合研究第22-27页
     ·构造及断裂特征第27-37页
   ·蓬莱镇气藏的沉积特征第37-70页
     ·地层划分及对比第37-40页
     ·沉积相标志第40-46页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第46-52页
     ·沉积相和平面展布第52-61页
     ·沉积相模式第61-63页
     ·蓬莱镇组含气砂体分布预测第63-70页
   ·成岩作用研究第70-81页
     ·成岩环境及成岩序列第71-73页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相第73-81页
   ·储集物性和孔隙结构第81-86页
     ·孔隙类型及结构第81-82页
     ·储集物性第82页
     ·储层非均质性第82-84页
     ·储层分类及评价第84-86页
   ·气藏动态特征第86-94页
     ·地层压力第86页
     ·气藏温度第86页
     ·流体性质及分布第86-88页
     ·渗流特征第88-89页
     ·气藏生产特征第89-92页
     ·气藏驱动及气藏类型第92-93页
     ·气藏地质模型第93-94页
第3章 储层地质建模及储量核算第94-119页
   ·储层地质建模第94-100页
     ·基础数据的准备第94-96页
     ·数据资料的再编辑和修正第96-97页
     ·模型网格的确定及气藏构造模型第97-98页
     ·储层属性三维模型第98-100页
     ·模型网格粗化及输出第100页
   ·储量核算第100-103页
     ·储量参数的确定第100-103页
     ·储量核算结果第103页
   ·储量分类计算第103-110页
     ·难动用储量的概念及内涵第103-106页
     ·储量分类标准第106-109页
     ·储量分类计算结果第109页
     ·难动用储量的分布特征第109-110页
   ·可采储量计算第110-119页
     ·数学模型法(对数正态模型)第116-117页
     ·罗杰斯蒂函数法第117页
     ·各气层叠加法第117-118页
     ·产量累计法第118-119页
第4章 剩余储量研究及开发潜力分析第119-143页
   ·气藏数值模拟第119-128页
     ·数值模型的选择第119-120页
     ·初始静态参数场的建立第120-124页
     ·气藏生产动态参数第124-125页
     ·储量拟合第125页
     ·动态拟合第125-128页
   ·剩余储量分布第128-133页
     ·气藏采收率第128页
     ·储量动用状况分析第128页
     ·气藏目前地层压力第128-131页
     ·气藏剩余储量分布第131-133页
   ·开发潜力分析第133-143页
     ·JP_2~1气层的开发潜力分析第133-134页
     ·JP_2~2气层的开发潜力分析第134页
     ·JP_2~3气层的开发潜力分析第134页
     ·JP_2~4气层的开发潜力分析第134页
     ·JP_2~5气层的开发潜力分析第134-143页
第5章 结论第143-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软件无线电核心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企业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