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基站联合检测算法及实现研究
目录 | 第1-12页 |
图示目录 | 第12-14页 |
表目录 | 第14-15页 |
缩略语 | 第15-17页 |
主要数学符号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8-27页 |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现状 | 第18-23页 |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 | 第18-19页 |
·三大主流标准的技术比较 | 第19-21页 |
·TD-SCDMA 的关键技术 | 第21-23页 |
·联合检测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课题来源和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5页 |
·论文结构和组织安排 | 第25-27页 |
第二章 TD-SCDMA 上行链路信号模型 | 第27-44页 |
·TD-SCDMA 系统物理信道帧结构 | 第27-32页 |
·TD-SCDMA 系统物理信道的帧结构 | 第27-29页 |
·TD-SCDMA 系统的突发结构 | 第29-32页 |
·上行链路的信号处理流程 | 第32-43页 |
·上行链路的总体信号处理流程 | 第32-33页 |
·UE 发送信号模型及数学表示 | 第33-34页 |
·SISO 衰落信道和 SIMO 衰落信道 | 第34-38页 |
·接收信号模型及数学表示 | 第38-43页 |
·信道估计模型 | 第38-40页 |
·数据检测模型 | 第40-43页 |
·本章小节 | 第43-44页 |
第三章 联合检测算法分析 | 第44-57页 |
·联合检测算法概述 | 第44-45页 |
·联合检测算法的数学描述 | 第45-48页 |
·匹配滤波线性块均衡器(MF-BLE) | 第45页 |
·迫零线性块均衡器(ZF-BLE) | 第45-46页 |
·最小均方误差线性块均衡器(MMSE-BLE) | 第46-47页 |
·三种线性均衡器的性能比较 | 第47页 |
·复杂度比较 | 第47-48页 |
·系统矩阵的构成 | 第48-50页 |
·多业务情况下的系统矩阵构成 | 第50-52页 |
·联合检测算法简化 | 第52-55页 |
·通过块线性均衡器进行联合检测 | 第53页 |
·改进的快速算法——块傅立叶算法 | 第53-54页 |
·在 TD-SCDMA 中的应用 | 第54-55页 |
·Overlap 技术 | 第55页 |
·本章小节 | 第55-57页 |
第四章 上行链路联合检测算法仿真 | 第57-75页 |
·仿真方案 | 第57-61页 |
·发送端仿真方案 | 第57-60页 |
·信道仿真 | 第60-61页 |
·接收端仿真 | 第61页 |
·中缀码干扰消除 | 第61-63页 |
·联合检测接收机仿真性能 | 第63-67页 |
·不同参数配置情况下的联合检测算法性能仿真 | 第63-65页 |
·信道估计对联合检测接收机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非理想情况下联合检测算法的性能提高 | 第67-74页 |
·TD-SCDMA 的上行同步 | 第67-68页 |
·非理想情况下的联合检测方法的改进 | 第68-70页 |
·性能仿真 | 第70-74页 |
·仿真条件 | 第70-71页 |
·仿真性能图及说明 | 第71-74页 |
·本章小节 | 第74-75页 |
第五章 联合检测接收机的定点仿真 | 第75-87页 |
·定点仿真系统模型 | 第75-76页 |
·定点仿真分析 | 第76-81页 |
·定点仿真的程序实现 | 第76-78页 |
·定标与数据范围 | 第76-78页 |
·基本运算的m 语言定点仿真 | 第78页 |
·溢出的处理 | 第78页 |
·主要模块定点分析 | 第78-81页 |
·ADC | 第78-79页 |
·AGC | 第79-80页 |
·匹配滤波 | 第80-81页 |
·信道估计 | 第81页 |
·联合检测 | 第81页 |
·定点仿真结果 | 第81-86页 |
·两天线分集 | 第82-84页 |
·八天线圆阵 | 第84-86页 |
·本章小节 | 第86-87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87-89页 |
·本文的贡献 | 第87页 |
·下一步工作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93页 |
研究生期间已被录用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