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丙肝、梅毒三联检测高密度反应器生物芯片的研究
首字母缩写 | 第1-8页 |
1.引言 | 第8-10页 |
2.正文 | 第10-41页 |
·问题与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现有技术的问题 | 第10-11页 |
·解决问题的方案 | 第11-12页 |
·材料和仪器 | 第12-1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2页 |
·血清(浆)样品 | 第12-13页 |
·方法 | 第13-22页 |
·高密度反应器芯片制作方法 | 第13-18页 |
·片基材料选择 | 第13-14页 |
·片基的活化 | 第14-15页 |
·反应器分隔结构的形成 | 第15-16页 |
·探针的固定 | 第16-17页 |
·片基封闭 | 第17-18页 |
·检测方法 | 第18-22页 |
·反应系统 | 第18-19页 |
·标记系统 | 第19-20页 |
·成像分析 | 第20-22页 |
·影响高密度反应器生物芯片灵敏度和特异性的因素 | 第22-35页 |
·影响高密度反应器生物芯片灵敏度的因素 | 第22-30页 |
·内源性因素研究 | 第23-30页 |
·探针固定化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23-26页 |
(1) 探针浓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2) 固定化反应动力学 | 第24-26页 |
·片基表面钝化反应的影响 | 第26-27页 |
·捕获反应动力学 | 第27-28页 |
·标记物的选择 | 第28-30页 |
·外源性因素研究 | 第30页 |
·影响高密度反应器生物芯片特异性的因素 | 第30-35页 |
·内源性因素研究 | 第30-32页 |
·外源性因素研究 | 第32-35页 |
·高密度反应器生物芯片的分隔结构 | 第32-33页 |
·高密度反应器生物芯片的分隔性质的研究 | 第33-35页 |
(1) 反应器液流限制性质的研究 | 第35页 |
(2) 反应器交叉污染性质的研究 | 第35页 |
·灵敏度与特异性检验及结果 | 第35-37页 |
·讨论 | 第37-41页 |
·关于高密度反应器生物芯片 | 第37-38页 |
·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因素 | 第38-39页 |
·影响检测特异性的因素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综述部分 | 第45-65页 |
一、生物芯片 | 第45-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二、病原微生物 | 第55-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