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原子能技术论文--核反应堆工程论文--反应堆部件及其设计、制造论文--燃料元件和组件论文

核燃料组件检查仪技术改造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6页
 1.1 核燃料组件参数测量技术要求第10-12页
  1.1.1 15×15型核燃料组件参数测量技术要求第10-12页
  1.1.2 17×17型核燃料组件参数测量技术要求第12页
 1.2 核燃料组件参数测量技术现状第12-14页
 1.3 核燃料组件检查仪的要求、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4页
  1.3.1 核燃料组件检查仪的技术要求第14页
  1.3.2 燃料组件检查仪的现状第14页
  1.3.3 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第14页
 1.4 课题背景第14-15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6 本文主要工作第15-16页
第二章 改造方案及测量原理分析第16-24页
 2.1 核燃料组件检查仪功能分析第16页
  2.1.1 组件检查仪的测量项目及要求第16页
  2.1.2 改造后燃料组件检查仪总的要求第16页
 2.2 核燃料组件检查仪改造方案第16-18页
  2.2.1 机械部分改造方案第16-18页
  2.2.2 自控部分改造方案第18页
 2.3 核燃料组件检查仪结构与测量原理第18-23页
  2.3.1 组件总长度测量原理第18-20页
  2.3.2 上、下管座平行度测量原理第20-21页
  2.3.3 组件直线度测量测量原理第21-22页
  2.3.4 组件扭转测量原理第22-23页
  2.3.5 组件垂直度测量原理第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核燃料组件检查仪精度分析计算第24-37页
 3.1 可能影响测量精度的误差源分析第24-28页
  3.1.1 温度误差第24-25页
  3.1.2 测量仪器引起的误差第25-26页
  3.1.3 测量不符合阿贝原则引起的误差第26-27页
  3.1.4 机械零件加工精度产生的误差第27-28页
 3.2 机械部分精度分析计算第28-34页
  3.2.1 15×15组件总长度测量误差分析第28-30页
  3.2.2 17×17组件长度测量误差分析第30-31页
  3.2.3 上下管座平行度误差分析第31-32页
  3.2.4 组件直线度测量误差分析第32-33页
  3.2.5 扭转测量误差分析第33-34页
  3.2.6 垂直度误差分析第34页
 3.3 电气部分精度分析第34-36页
 3.4 计算误差第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机械部分改造设计第37-45页
 4.1 总体结构设计第37页
 4.2 主要机械部件设计第37-44页
  4.2.1 组件检查仪底座第37-40页
  4.2.2 测量框架第40-44页
  4.2.3 上机头第44页
  4.2.4 组件保护框第44页
 4.3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五章 组件检查仪电气系统设计第45-71页
 5.1 系统概述第45页
 5.2 系统设计要求第45-46页
 5.3 系统设计原则第46页
 5.4 系统工作原理第46-48页
  5.4.1 原理简介第46页
  5.4.2 功能说明第46-48页
  5.4.3 联锁保护第48页
  5.4.4 自动测量工艺流程第48页
 5.5 系统工况第48-54页
  5.5.1 15×15型组件测量项目及路线图第49-52页
  5.5.2 17×17型组件测量项目及路线图第52-54页
 5.6 数据传输链路第54-55页
 5.7 硬件设计第55-57页
  5.7.1 硬件组成第55页
  5.7.2 硬件选型第55-56页
  5.7.3 硬件功能描述第56-57页
 5.8 软件设计第57-63页
  5.8.1 软件选型第57页
  5.8.2 软件开发第57-63页
 5.9 系统功能第63-68页
  5.9.1 测量画面第63-64页
  5.9.2 参数设置第64-65页
  5.9.3 报表打印第65-66页
  5.9.4 系统画面第66-67页
  5.9.5 系统注册第67-68页
 5.10 开关机操作第68页
  5.10.1 开机操作第68页
  5.10.2 关机操作第68页
 5.11 故障处理第68-70页
  5.11.1 主要故障一第68-69页
  5.11.2 主要故障二第69-70页
 5.12 建议和注意事项第70页
 5.13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组件检查仪的安装调试第71-74页
 6.1 搭建脚手架与隔离安装现场第71页
 6.2 光栅尺的安装第71页
 6.3 上机头安装第71-72页
  6.3.1 安装步骤第71-72页
  6.3.2 安装注意事项第72页
 6.4 配重系统安装第72-73页
 6.5 底座的安装、调整第73页
 6.6 组件保护框拆装第73页
 6.7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第74-76页
 7.1 结论第74页
 7.2 下一步工作第74-75页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声明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进控制技术在电厂过热汽温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超细硬质合金晶粒长大抑制剂优化及烧结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