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初探
1 手机媒体的形成与现状 | 第1-21页 |
·手机作为通信产品的出现 | 第7-8页 |
·技术的进步、通讯功能的相对弱化与媒体功能的增强 | 第8-13页 |
·技术的进步 | 第8-11页 |
·手机本身的功能进步 | 第8-9页 |
·操作系统的进步 | 第9-10页 |
·网络的功能进步 | 第10-11页 |
·技术只是提供了一个使用的条件和前提 | 第11页 |
·手机使用规模的增长 | 第11-13页 |
·通讯功能的相对弱化与媒体功能的增强 | 第13页 |
·手机媒体使用的人群构成 | 第13-14页 |
·手机媒体使用的地域构成 | 第14-18页 |
·手机媒体的传播结构 | 第18页 |
·手机媒体的特征 | 第18-21页 |
·海量信息与智能性 | 第18页 |
·多媒体功能 | 第18-19页 |
·空前的强时效性和移动性 | 第19页 |
·交互性与个性化 | 第19-20页 |
·全球性 | 第20-21页 |
·多元化传播 | 第21页 |
2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 第21-29页 |
·手机可以为传统媒体的交互手段 | 第21页 |
·手机与传统媒体的交融 | 第21-29页 |
·手机与出版社的合作 | 第21-22页 |
·手机与通讯社的合作 | 第22页 |
·手机与报纸的合作 | 第22-23页 |
·手机与媒体发行 | 第23页 |
·在中国,手机互动正以惊人的速度嵌入电视 | 第23-24页 |
·手机与互联网的交融 | 第24-29页 |
·小额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 | 第24-25页 |
·手机资讯传输与互联网应用 | 第25-29页 |
3 手机媒体的短信息分析 | 第29-41页 |
·短信服务(SMS)的传播原理 | 第30-31页 |
·短信(SMS)的技术特征 | 第31页 |
·短信(SMS)的技术缺陷 | 第31页 |
·新一代的多媒体短信 | 第31-32页 |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分析 | 第32-35页 |
·手机短信是一种人际传播 | 第32-33页 |
·手机短信也是一种大众传播 | 第33-35页 |
·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手机短信流行的分析 | 第35-36页 |
·手机短信的使用人群构成 | 第36-37页 |
·手机垃圾信息的影响与对策 | 第37-41页 |
·手机垃圾信息的影响 | 第37-38页 |
·手机垃圾信息的对策 | 第38-41页 |
4 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 第41-46页 |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会高速发展 | 第41-42页 |
·手机媒体理念的成熟和专业队伍的形成与发展 | 第42页 |
·手机制造技术和无线通讯网络技术的继续进步 | 第42-43页 |
·与传统媒体更为全面的交融 | 第43-44页 |
·手机媒体的成功实践亟待相应的传播学理论与之匹配 | 第44-46页 |
注释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