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9页 |
1 林木遗传标记技术概述 | 第9-19页 |
·遗传标记的历史 | 第9-10页 |
·遗传标记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 第10-18页 |
·形态标记 | 第10-12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2-13页 |
·同工酶标记 | 第13-15页 |
·DNA标记 | 第15-18页 |
·RFLP标记技术 | 第16页 |
·RAPD标记 | 第16-17页 |
·AFLP标记 | 第17-18页 |
·SNP标记 | 第18页 |
·结束语 | 第18-19页 |
2 引言 | 第19-21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1-25页 |
·自然选种地概况1 | 第21页 |
·调查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1-25页 |
·二球悬铃木形态变异与开花结实的关联分析1 | 第21-22页 |
·无球少球悬铃木的酶蛋白标记 | 第22-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内容和方法 | 第22-24页 |
·二球悬铃木的生态适应性和加龄苗培育技术研究 | 第24-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实验设计与方法 | 第24-2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5-49页 |
·二球悬铃木形态变异与开花结实的关联分析 | 第25-29页 |
·形态指标数量化和正规化 | 第25-26页 |
·系统聚类结果 | 第26页 |
·形态类型划分 | 第26-27页 |
·形态类型分析2l | 第27-2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9页 |
·无球少球悬铃木的同工酶分析 | 第29-35页 |
·提取缓冲液和电泳缓冲系统的选择 | 第29-30页 |
·提取缓冲液的选择 | 第29-30页 |
·电泳缓冲系统的选择 | 第30页 |
·四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 | 第30-32页 |
·四种同工酶迁移率的聚类分析 | 第32-3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3-35页 |
·悬铃木形态变异类型与同工酶变异类型划分结果比较 | 第35-36页 |
·二球悬铃木的生态适应性和加龄苗培育技术研究 | 第36-49页 |
·二球悬铃木冬芽休眠的温度特性 | 第36-41页 |
·低温处理对悬铃木休眠芽发芽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温度对冬芽期内不同时期悬铃木枝条生根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温度对冬芽期内不同时期悬铃木枝条生根发芽率的影响 | 第44-47页 |
·小结与讨论4l | 第47-49页 |
5 综合讨论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