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1页 |
| 第2章 火灾现象及国内建筑火灾基本统计规律 | 第11-17页 |
| ·火灾定义及其分类 | 第11-12页 |
| ·建筑火灾特点及危害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火灾及其损失基本统计 | 第13-17页 |
| ·国外火灾基本统计数据 | 第13-14页 |
| ·我国火灾基本统计数据 | 第14-17页 |
| 第3章 中国古代建筑火灾史及其防火措施 | 第17-28页 |
| ·中国古代主要建筑火灾史 | 第17-21页 |
| ·古代建筑所采用的各种防火措施 | 第21-25页 |
| ·古代城市防火措施 | 第25-26页 |
| ·古代建筑的火灾防护 | 第26-28页 |
| 第4章 现代建筑特点及性能化防火设计概念的提出 | 第28-35页 |
| ·现代建筑特点 | 第28-29页 |
| ·传统防火设计规范的特点与局限性 | 第29-32页 |
| ·性能化防火概念的提出 | 第32-35页 |
| 第5章 性能化防火设计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35-44页 |
| ·消防安全工程 | 第35页 |
| ·性能化防火设计概念 | 第35-36页 |
|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优缺点分析 | 第36-37页 |
| ·国内外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实施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 第37-44页 |
| 第6章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内容、理论框架及基本步骤 | 第44-55页 |
|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内容 | 第44-45页 |
| ·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基本步骤 | 第45-48页 |
| ·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指标的确定方法 | 第48-49页 |
| ·建筑物火灾安全评估 | 第49-50页 |
| ·建筑防火性能化安全评估目标的建立 | 第50-52页 |
| ·建筑防火性能化安全评估目标建立的意义及应注意的问题 | 第50-51页 |
| ·建筑物防火安全评估目标的建立方法 | 第51-52页 |
| ·建筑物防火安全评估方法 | 第52-54页 |
| ·建筑防火安全评估模化技术现状 | 第54-55页 |
| 第7章 建筑火灾中烟气特性及防排烟的性能化设计 | 第55-68页 |
| ·火灾烟气的特性 | 第56-58页 |
| ·烟气的毒性 | 第56-57页 |
| ·烟气的减光性 | 第57页 |
| ·烟气的流动 | 第57-58页 |
| ·火灾烟气流动与控制的研究方法介绍 | 第58-63页 |
| ·烟气计算应用模型的发展思路 | 第63-64页 |
| ·防排烟的方法 | 第64-66页 |
| ·采取的防烟措施 | 第64-65页 |
| ·采取的排烟措施 | 第65-66页 |
| ·建筑物防火防烟的性能化设计方法及框架 | 第66-68页 |
| 第8章 水消防系统在性能化防火设计中的应用 | 第68-76页 |
| ·目前我国几种主要的建筑消防系统 | 第68-69页 |
| ·几种消防系统灭火效果的比较 | 第69-71页 |
| ·几种水灭火系统的性能化设计 | 第71-76页 |
| ·自动喷水系统的性能化设计 | 第71-72页 |
| ·水喷雾灭火系统性能化设计 | 第72-76页 |
| 第9章 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 | 第76-83页 |
| ·建筑物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原理和方法 | 第76-77页 |
| ·建筑物安全疏散性能化设计的基本理论 | 第77-78页 |
| ·疏散模型介绍及其在性能化设计中的应用 | 第78-81页 |
| ·国外几个较有影响的模型 | 第79-80页 |
| ·模型优缺点 | 第80-81页 |
| ·我国安全疏散研究概况 | 第81-83页 |
| 第10章 国内外性能化防火设计应用实例 | 第83-101页 |
| ·广州某汽车城性能化消防设计及其评估 | 第83-92页 |
| ·汽车城概况及其评估标准 | 第83页 |
| ·建筑部分防火设计概况 | 第83-85页 |
| ·大展厅的消防安全评估 | 第85-92页 |
| ·结论 | 第92页 |
| ·美国某大型商场的性能化防火设计 | 第92-101页 |
| ·背景资料 | 第92-93页 |
| ·商场建筑火灾特点 | 第93页 |
| ·购物中心的基本概况 | 第93-94页 |
| ·传统设计方法 | 第94-95页 |
| ·性能化设计方法 | 第95-99页 |
| ·分析探讨 | 第99-101页 |
| 第11章 在我国推广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探讨 | 第101-110页 |
| ·推广性能化防火设计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第101-104页 |
| ·在我国推行性能化设计的几点建议 | 第104-107页 |
| ·建立性能化规范应作的基础研究的几个方面 | 第107-110页 |
| 第12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10-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1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9-120页 |
| 致谢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