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齿轮动力学发展简介 | 第8-11页 |
·大变位齿轮传动简介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时变啮合刚度的研究 | 第14-26页 |
·轮齿弹性变形计算的数值方法 | 第14-16页 |
·基于Web能量法的弹性力学公式推导 | 第16-22页 |
·轮齿部分变形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16-19页 |
·基体变形计算公式的确定 | 第19-20页 |
·局部接触变形计算公式的确定 | 第20页 |
·过渡圆角曲线的精确计算 | 第20-22页 |
·有限元法计算刚度的拟合公式确定 | 第22页 |
·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22-25页 |
·材料力学法的数值计算步骤 | 第23页 |
·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综合传动误差与摩擦系数的研究 | 第26-41页 |
·传递误差的概念模型 | 第26-27页 |
·传递误差计算的力学模型 | 第27-28页 |
·传递误差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28-29页 |
·传递误差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29-31页 |
·基于传递误差理论的载荷分配计算与分析 | 第31-35页 |
·低速静态条件下的载荷分配计算 | 第31-34页 |
·动态条件下的传递误差及载荷分配计算 | 第34-35页 |
·传递误差的变化对齿轮动载影响的讨论 | 第35-36页 |
·摩擦系数计算模型的选取建议 | 第36-40页 |
·完全弹流润滑状态下摩擦系数的计算 | 第37-38页 |
·其它摩擦系数计算公式介绍 | 第38-39页 |
·摩擦系数计算模型的选取建议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线外啮合时的刚度计算 | 第41-55页 |
·动力学模型的选取 | 第41-43页 |
·线外啮合的产生及其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啮入冲击时的冲击速度计算 | 第44-47页 |
·计算中对线外啮合情况的处理 | 第47-50页 |
·确定线外啮合起点在啮合线上的等效点位置 | 第48页 |
·确定线外啮合点到齿轮圆心的半径 | 第48-49页 |
·计算线外啮合点处两齿轮的载荷角 | 第49-50页 |
·刚度计算的数值仿真 | 第50-51页 |
·线外啮合冲击对齿轮啮合刚度影响的讨论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动力学模型的求解与分析 | 第55-68页 |
·根据模型建立动力学方程 | 第55-56页 |
·数值法求解动力学方程 | 第56-59页 |
·模型及数值解法正确性的验证 | 第59-61页 |
·与Jao-Hwa Kuang和John Yu的结果比较 | 第59-60页 |
·与H.H.Lin的结果比较 | 第60-61页 |
·不同转速对齿轮传动振动的影响 | 第61-62页 |
·不同速度、阻尼下动载性能的数值仿真 | 第62-64页 |
·啮入冲击对动载荷影响的分析 | 第64-65页 |
·等移距变位对齿轮动态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等移距变位对动载荷的影响 | 第65-66页 |
·等移距变位对重合度、节点所处位置的影响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实验分析 | 第68-72页 |
·实验装置 | 第68-70页 |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总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附录 | 第80-86页 |
附录1 过渡曲线推导 | 第80-82页 |
附录2 重合度计算 | 第82-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