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螺旋体属论文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生物功能的研究以及脂酶水解活性的探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引言第13-16页
第一章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生物功能的研究第16-94页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的特性分析第16-26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6-17页
  2 结果和讨论第17-25页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3937和LA1029的结构域第17-18页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3937和LA1029的跨膜结构第18-19页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3937和LA1029的相似性分析第19-24页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3937的二级结构第24-25页
  3 小结第25-26页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溶血活性的影响因素第26-36页
  1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 实验方法第27-30页
  3 结果和讨论第30-35页
   ·溶血素LA3937和LA1029的表达验证及纯化结果第30页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3937溶血活性影响因子第30-32页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1029溶血活性影响因子第32-34页
   ·溶血素LA3937和LA1029作用绵羊红细胞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第34-35页
  4 小结第35-36页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对宿主免疫细胞的作用第36-52页
  1 实验材料第36-37页
  2 实验方法第37-40页
  3 结果和讨论第40-51页
   ·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BALB/C小鼠免疫细胞的变化情况第40-41页
   ·透射电镜观察BALB/C小鼠淋巴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第41-44页
   ·荧光共聚焦电镜观察BALB/C小鼠免疫细胞细胞骨架的变化第44-45页
   ·扫描电镜观察巨噬细胞细胞表面结构的变化第45-48页
   ·溶血素作用小鼠淋巴和巨噬细胞引起细胞因子产生水平的变化第48-51页
  4 小结第51-52页
 第四节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对宿主组织细胞的作用第52-68页
  1 实验材料第52页
  2 实验方法第52-53页
  3 结果和讨论第53-67页
   ·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组织细胞的变化第53页
   ·透射电镜观察人组织细胞内部的亚显微水平的变化第53-63页
   ·流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第63-65页
   ·溶血素LA3937引起人组织细胞细胞因子产生水平的变化第65-67页
  4 小结第67-68页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3937作用人肝L-02细胞引起细胞表达谱的变化以及荧光定量PCR的检验分析第68-86页
  1 实验材料第68页
  2 实验方法第68-71页
  3 结果和讨论第71-85页
   ·基因芯片质控分析第71-73页
   ·人肝L-02细胞表达谱的变化第73-83页
   ·荧光定量PCR检测宿主细胞的表达谱中部分基因的变化第83-85页
  4 小结第85-86页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3937静脉注射昆明小鼠引起组织器官以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第86-94页
  1 实验材料第86-87页
  2 实验方法第87-8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8-92页
   ·肉眼直接观察肝、肾、肺的变化第88-89页
   ·HE染色检测肺出血情况第89-90页
   ·溶血素LA3937静脉注射昆明小鼠引起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第90-92页
  4 小结第92-94页
第二章 钩端螺旋体脂酶水解活性的探究第94-104页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脂酶的特性分析第94-97页
  1 材料和方法第94页
  2 结果和讨论第94-96页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0399的结构域第94-95页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0399的跨膜结构第95页
   ·钩端螺旋体溶血素LA0399的进化树分析第95-96页
  3 小结第96-97页
 第二节 脂酶的克隆、表达和水解活性探究第97-104页
  1 实验材料第97-98页
  2 实验方法第98-100页
  3 结果和讨论第100-103页
   ·钩端螺旋体脂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验证第100-101页
   ·纯化脂酶蛋白的定量第101页
   ·钩端螺旋体脂酶水解活性的检测第101-103页
  4 小结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1页
致谢第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放式基金最优投资组合的模型
下一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与水孔蛋白4表达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