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隐白穴古代临床应用研究

提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8-9页
资料与方法第9-13页
    1 研究目的第9页
    2 研究方法第9-13页
        2.1 源文献的选择第9页
        2.2 文献条文纳入标准第9-10页
        2.3 文献条文排除标准第10-11页
        2.4 文献条文剔除标准第11页
        2.5 文献资料规范化第11-12页
        2.6 建立数据库及统计频次第12页
        2.7 统计分析第12-13页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13-46页
    1 穴名第13-14页
    2 定位第14-16页
        2.1 直接定位第14-16页
        2.2 辅助定位第16页
    3 经脉归属第16-17页
        3.1 足太阴循行之所出及所起第16-17页
        3.2 足太阴经腧穴歌诀第17页
        3.3 特定穴之井穴第17页
    4 隐白单穴主治病证第17-23页
        4.1 隐白单穴主治病证科别第17-18页
        4.2 隐白单穴主治中医内科病证第18-19页
        4.3 隐白单穴主治中医妇科病证第19-20页
        4.4 隐白单穴主治中医儿科病证第20-21页
        4.5 隐白单穴主治中医外科病证第21页
        4.6 隐白单穴主治中医五官科病证第21页
        4.7 隐白单穴主治优势病证第21-23页
    5 隐白配伍主治病证第23-34页
        5.1 隐白配伍主治病证科别第23-24页
        5.2 隐白配伍主治中医内科病证第24-30页
        5.3 隐白配伍主治中医五官科病证第30-31页
        5.4 隐白配伍主治中医儿科病证第31页
        5.5 隐白配伍主治中医外科病证第31-32页
        5.6 隐白配伍主治中医妇科病证第32页
        5.7 隐白配伍主治优势病证及配穴第32-34页
    6 隐白配伍腧穴分析第34-41页
        6.1 隐白配伍腧穴一览表第35-37页
        6.2 隐白配伍腧穴所属部位分析第37-38页
        6.3 隐白配伍腧穴经脉归属分析第38-40页
        6.4 隐白配伍腧穴特定穴分析第40-41页
    7 隐白刺灸法第41-46页
        7.1 刺灸方法第41-42页
        7.2 针刺法第42-44页
        7.3 灸法第44页
        7.4 其他疗法第44页
        7.5 刺灸禁忌第44-46页
讨论第46-50页
    1 穴名第46页
    2 定位第46页
    3 主治病证规律第46-48页
        3.1 脾胃系病证第47页
        3.2 心系病证第47-48页
    4 配伍腧穴规律第48-49页
        4.1 隐白与少商第48页
        4.2 隐白与厉兑第48-49页
    5 刺灸法规律第49-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综述 隐白穴古代文献研究第54-59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第59-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发表论文第66-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风险投资研究
下一篇:西藏土壤盐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