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引言 | 第7-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3 论文选题意义及内容 | 第14-17页 |
1.3.1 论文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的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铁路路基结构及基床病害分析 | 第17-29页 |
2.1 路基工程的性质和特点 | 第17-18页 |
2.2 基床结构和材料 | 第18-27页 |
2.2.1 强化基床设计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2.2.2 路基面和路肩宽度 | 第19-20页 |
2.2.3 基床的多层结构体系 | 第20-26页 |
2.2.4 我国既有线基床结构体系 | 第26-27页 |
2.3 既有线基床病害 | 第27-29页 |
第3章 混凝土夯扩桩与土工格室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29-46页 |
3.1 加固类型 | 第29页 |
3.2 混凝土夯扩桩 | 第29-36页 |
3.2.1 混凝土夯扩桩 | 第29-30页 |
3.2.2 混凝土夯扩桩复合地基破坏模式 | 第30-31页 |
3.2.3 混凝土夯扩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31-36页 |
3.3 土工格室 | 第36-44页 |
3.3.1 土工格室 | 第36-37页 |
3.3.2 土工格室的加固原理 | 第37-39页 |
3.3.3 土工格室复合地基的强度特征 | 第39-42页 |
3.3.4 土工格室复合地基可能的破坏模式分析 | 第42-44页 |
3.4 混凝土夯扩桩和土工格室联合作用分析 | 第44-46页 |
第4章 试验段病害基床加固处理 | 第46-53页 |
4.1 试验段基床病害情况 | 第46-48页 |
4.2 病害路基整治方案 | 第48-50页 |
4.3 混凝土夯扩桩和土工格室施工工艺 | 第50-53页 |
第5章 试验段长期沉降观测 | 第53-62页 |
5.1 水准点的布设 | 第53-55页 |
5.2 达成线、北环线各工点沉降观测分析 | 第55-60页 |
5.2.1 达成线K337段沉降观测分析 | 第55-57页 |
5.2.2 达成线K338段沉降观测分析 | 第57-59页 |
5.2.3 成都铁路北环线K25段沉降观测分析 | 第59-60页 |
5.3 沉降观测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混凝土夯扩桩和土工格室加固病害基床的现场动测试验 | 第62-74页 |
6.1 试验方案 | 第62-63页 |
6.2 线路运行的列车及轨面平顺性 | 第63-66页 |
6.2.1 线路运行的列车 | 第63页 |
6.2.2 轨面平顺性 | 第63-66页 |
6.3 动测数据整理和分析 | 第66-72页 |
6.3.1 动应力分析 | 第66-68页 |
6.3.2 动变形分析 | 第68-70页 |
6.3.3 动速度分析 | 第70-71页 |
6.3.4 加速度分析 | 第71-72页 |
6.4 实车动态测试综合分析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