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生物量估算研究——以新疆阜康绿洲为例
目 录 | 第1-8页 |
第一章 序言 | 第8-21页 |
·植被生物量的概念及其遥感监测模型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植被生物量的概念 | 第10-11页 |
·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生物量研究综述 | 第12-18页 |
·生物量及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生物量统计模型研究回顾 | 第14-18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与步骤 | 第18-21页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步骤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21-2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4页 |
·阜康自然概况 | 第21-24页 |
·本研究使用的信息源 | 第24-27页 |
·遥感图像 | 第24页 |
·卫星资料的获取 | 第24-25页 |
·地面实测生物量 | 第25-27页 |
·遥感图像预处理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研究区遥感图像植被指数的提取与分析 | 第29-34页 |
·植被的光谱特征 | 第29-30页 |
·植被指数概述 | 第30-32页 |
·植被指数的概念 | 第30页 |
·植被指数的类型 | 第30-32页 |
·植被指数的提取和分析 | 第32-34页 |
·植被指数的提取 | 第32-33页 |
·植被指数的分析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研究区植被生物量与植被指数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34-55页 |
·生物量估算模型介绍 | 第34-35页 |
·研究区植被生物量(鲜重)与植被指数关系模型 | 第35-48页 |
·实测植被生物量与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9页 |
·植被指数与植被生物量关系模型的建立 | 第39-45页 |
·不同模型测算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第45-48页 |
·研究区植被生物量(干重)与植被指数关系模型 | 第48-55页 |
·建立植被生物量(干重)估算模型 | 第48-52页 |
·误差及误差系数分析 | 第52-55页 |
第五章 阜康地区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 | 第55-63页 |
·植被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55-57页 |
·生物量的反演 | 第57-63页 |
·生物量的反演计算及结果 | 第57-59页 |
·阜康地区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 第59-6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 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