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 第1-10页 |
·概述 | 第6-7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本论文的工作 | 第9-10页 |
第2章 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体系现状 | 第10-22页 |
·通信网络结构和通信协议 | 第10-17页 |
·通信网络结构 | 第10-12页 |
·目前应用的典型协议 | 第12-15页 |
·UCA2.0、TASE.2和MMS | 第15-17页 |
·“自动化孤岛”问题的解决状况 | 第17-18页 |
·电力市场化进程对变电站自动化提出新要求 | 第18-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3章 IEC61850分析 | 第22-49页 |
·IEC61850综述 | 第22-25页 |
·IEC61850的核心内容 | 第25-43页 |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的性能要求和PICOM | 第25-27页 |
·面向对象的建模 | 第27-31页 |
·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 | 第31-34页 |
·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 | 第34-40页 |
·系统和项目管理 | 第40-43页 |
·IEC61850与UCA2.0、TASE.2的关系 | 第43-45页 |
·IEC61850与IEC60870-5系列规约的比较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如何从现有系统过渡到IEC61850 | 第49-63页 |
·集成策略 | 第49-59页 |
·基本原则 | 第49-51页 |
·目前常用配置的更新方案 | 第51-53页 |
·先进通信技术的应用 | 第53-56页 |
·充分考虑各种约束 | 第56-57页 |
·严格的一致性测试 | 第57-59页 |
·依据IEC61850改造间隔层单元 | 第59-62页 |
·开发平台 | 第59页 |
·对象模型的建立 | 第59-61页 |
·支持web发布和XML配置 | 第61页 |
·下一步的工作 | 第6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5章 结论及前景展望 | 第63-70页 |
·新型通信体系引起的运行改进 | 第63-68页 |
·网络信息流的优化 | 第63-64页 |
·分布式功能的实现 | 第64-65页 |
·增强型服务的提供 | 第65-66页 |
·系统互操作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 第66-68页 |
·成本的降低 | 第68页 |
·前景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专用术语英文缩写表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