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7-13页 |
·有关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研究 | 第7-9页 |
·有关土地持续利用管理的研究(SLM) | 第9-10页 |
·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可持续研究 | 第10-1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背景分析与研究方法 | 第13-18页 |
·平谷区自然地理条件 | 第13-15页 |
·地理位置及功能 | 第13页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13-14页 |
·土壤、植被与水系 | 第14-15页 |
·气候背景 | 第15页 |
·平谷区社会经济概况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野外调查 | 第16页 |
·室内分析 | 第16-17页 |
·资料收集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利用的变化 | 第18-35页 |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第18-22页 |
·辖区土地面积 | 第18页 |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 第18-20页 |
·农业用地结构变化 | 第20-22页 |
·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 | 第22-24页 |
·劳动集约 | 第22-24页 |
·资金集约 | 第24页 |
·土地生产率变化 | 第24-25页 |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变化 | 第25-28页 |
·水土资源质量变化 | 第28-31页 |
·土壤肥力的变化 | 第28-29页 |
·土壤污染 | 第29-30页 |
·水资源质量变化 | 第30-31页 |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 第31-35页 |
·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农产品市场与价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人口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的持续性评价 | 第35-48页 |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 第35-37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特征 | 第35-3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36页 |
·城郊农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 第36-37页 |
·土地持续利用评价方法 | 第37-39页 |
·样区土地持续利用变化的可持续评价 | 第39-48页 |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性方面的持续评价 | 第39-40页 |
·土地生产力方面的持续评价 | 第40-41页 |
·经济可行性方面的持续评价 | 第41页 |
·水土资源质量的持续评价 | 第41-42页 |
·社会接受性方面的持续评价 | 第42-43页 |
·土地质量综合评价 | 第43-48页 |
第五章 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持续利用措施 | 第48-53页 |
·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持续利用的有利条件和障碍性因素 | 第48-49页 |
·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持续利用的有利条件 | 第48页 |
·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持续利用的障碍性因素 | 第48-49页 |
·大城市郊区农用土地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 第49-53页 |
·制定土地利用远景规划,建立健全土地持续经营管理制度,促进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 第49-50页 |
·发挥资源优势,建立以绿色经济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第50-51页 |
·加强信息沟通,发展现代高科技农业,促进村镇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 第51页 |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农业观光旅游 | 第51-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讨论与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