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杂交稻强化栽培及改良技术的初步研究
前言 | 第1-10页 |
1 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10-14页 |
·水稻强化栽培乳苗培育技术的比较研究 | 第10-11页 |
·水稻强化栽培移植密度的比较研究 | 第11页 |
·不同插植规格试验 | 第11页 |
·不同插植规格和不同移栽叶龄配合的比较 | 第11页 |
·改良型强化栽培技术的比较研究 | 第11-13页 |
·不同高产组合的技术适应性的研究 | 第12页 |
·不同改良型强化栽培技术的比较试验 | 第12-13页 |
·主要观测项目及方法 | 第13-14页 |
·茎蘖动态 | 第13页 |
·叶面积系数和干物质测定 | 第13页 |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13页 |
·穗粒结构和产量调查 | 第13页 |
·微管束数测定 | 第13-14页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4-26页 |
·不同育秧方式的产量差异分析 | 第14-15页 |
·不同插植规格的产量结果 | 第15页 |
·不同密度茎蘖动态变化 | 第15-16页 |
·不同密度强化栽培叶面积系数动态变化 | 第16页 |
·移栽叶龄和移栽密度的配合对强化栽培产量的影响 | 第16-18页 |
·改良型强化栽培技术的比较研究 | 第18-22页 |
·不同高产组合的技术适应性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结果的影响 | 第19-20页 |
·不同栽培方式成穗率差异的分析 | 第20-21页 |
·同栽培方式LAI及比叶重的差异分析 | 第21-22页 |
·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特点 | 第22-24页 |
·干物质总重的变化特点 | 第22-23页 |
·起垄栽培方式与非起垄栽培方式的干物质比较 | 第23-24页 |
·不同处理光合作用差异的初步分析 | 第24-26页 |
·齐穗期维管束数 | 第26页 |
3 结论与讨论 | 第26-30页 |
·基本结论 | 第26-28页 |
·SRI技术适应性的研究 | 第26-27页 |
·SRI技术为基础的不同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适应性问题 | 第28页 |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值得改进的几个方面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作者简介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