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真空电子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电真空器件材料论文--显示材料论文

微胶囊电泳显示电子墨水构成与性能关系研究

0 前言第1-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49页
 1.1 引言第14-17页
 1.2 旋转球电子纸显示器及其电子墨水第17-20页
  1.2.1 旋转球电子纸Gyricon(rotate and image)第17-18页
  1.2.2 旋转球电子纸电子墨水第18-20页
 1.3 电泳显示电子纸及电泳显示电子墨水第20-32页
  1.3.1 电泳影像电子纸显示器第20-21页
  1.3.2 电泳显示电子墨水第21-22页
  1.3.3 电泳颗粒第22-29页
  1.3.4 悬浮液第29-30页
  1.3.5 染料第30页
  1.3.6 电荷控制剂和粒子稳定剂第30-32页
 1.4 微胶囊及其在电子纸中的应用第32-36页
  1.4.1 微胶囊技术概况第32-33页
  1.4.2 电泳显示电子纸电子墨水微胶囊第33-35页
  1.4.3 液晶微胶囊第35-36页
  1.4.4 其它微胶囊电子纸第36页
 1.5 胶粘剂第36-37页
 1.6 两类电子墨水比较第37-38页
  1.6.1 孔穴型电子纸与微胶囊电子纸第37页
  1.6.2 双色球显示电子墨水与微胶囊电子墨水比较第37-38页
 1.7 微胶囊电泳墨水显示器与LCD比较第38-39页
  1.7.1 对入射光的反射第38页
  1.7.2 功耗第38-39页
 1.8 电子墨水电泳显示的理论模型第39-43页
  1.8.1 电子墨水显示器构成第39页
  1.8.2 电子墨水显示的数学模型第39-40页
  1.8.3 电泳显示响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第40-41页
  1.8.4 郎伯-比尔定律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9页
第二章 窄粒度分布偏二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合成第49-59页
 2.1 引言第49页
 2.2 实验部分第49-51页
  2.2.1 原材料第49-50页
  2.2.2 测试仪器第50页
  2.2.3 实验方法第50-5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1-57页
  2.3.1 引发剂用量对聚合产物的影响第51页
  2.3.2 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乳液颗粒度分布的影响第51-53页
  2.3.3 表面活性剂与胶体稳定性第53-55页
  2.3.4 聚合物热稳定性第55页
  2.3.5 耐溶剂溶解/溶胀性实验结果第55-56页
  2.3.6 聚合物颜色变化实验结果第56-57页
 2.4 结论第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第三章 电泳墨水组分选择研究第59-76页
 3.1 引言第59页
 3.2 颜料与染料的选择第59-65页
  3.2.1 实验部分第59-60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60-65页
 3.3 联苯胺黄有机颜料电荷控制剂研究第65-73页
  3.3.1 电荷控制剂实验与测试方法第65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65-73页
 3.4 悬浮液比较与选择第73-74页
  3.4.1 悬浮液物化性能比较第73页
  3.4.2 四氯乙烯二甲苯混合比例与比重关系第73-74页
 3.5 小结第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四章 电泳墨水构成及其性能研究第76-104页
 4.1 引言第76页
 4.2 实验部分第76-78页
  4.2.1 电泳墨水制备第76-77页
  4.2.2 稳定剂作用实验第77页
  4.2.3 电泳液水洗实验第77页
  4.2.4 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第77-78页
 4.3 电泳液构成及其光电显示测试结果与讨论第78-99页
  4.3.1 颜料对电泳液显示性能的影响第79-82页
  4.3.2 驱动电压对响应时间的影响第82-83页
  4.3.3 电荷控制剂用量对电泳液性能的影响第83-85页
  4.3.4 不同配比电泳液的显示密度域第85-87页
  4.3.5 砂磨时间与颜料颗粒度对电泳液性能影响第87-88页
  4.3.6 测试盒间距对电泳液显示性能的影响第88-89页
  4.3.7 驱动电场频率与电泳液显示密度第89页
  4.3.8 电泳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第89-97页
  4.3.9 对比度第97-99页
 4.4 水洗对非极性电泳液性能的影响第99-103页
  4.4.1 水洗对电泳液粒度分布和ζ电位的影响第100页
  4.4.2 水洗电泳液的光电显示密度第100-103页
 4.5 小结第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4页
第五章 电子墨水微胶囊研究第104-115页
 5.1 引言第104页
 5.2 实验和测试方法第104-107页
  5.2.1 微胶囊制备方法第104-106页
  5.2.2 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第106-107页
 5.3 微胶囊制备结果及其影响因素讨论第107-113页
  5.3.1 明胶阿拉伯树胶复凝聚法合成微胶囊第107-110页
  5.3.2 原位聚合法合成微胶囊第110-111页
  5.3.3 单凝聚法合成微胶囊第111-112页
  5.3.4 胶囊膜材料性能对比测试结果第112-113页
 5.4 小结第113-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5页
第六章 微胶囊电子墨水涂层构成及其显示性能研究第115-123页
 6.1 引言第115页
 6.2 实验部分第115-116页
  6.2.1 胶粘剂溶解与测试第115-116页
  6.2.2 微胶囊分散与涂布第116页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6-122页
  6.3.1 微胶囊胶粘剂性能测试结果第116-118页
  6.3.2 涂布液配制与涂布实验测试结果第118-119页
  6.3.3 微胶囊电泳墨水显示效果第119-122页
 6.4 小结第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3页
第七章 结论第123-124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阶段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4-125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第125-126页
创新点摘要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附录第128-145页
 1 共聚物乳液颗粒SEM图片第128页
 2 电泳颗粒SEM图片第128页
 3 各种电泳液电场施加时间与显示密度关系曲线第128-137页
 4 各种电泳液显示密度域第137-142页
 5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部分插图的彩色文稿第142-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电影批评中的“民族话语”
下一篇:论张爱玲的民间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