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三维编织T300/QY9512力学性能研究 | 第19-29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三维编织T300/QY9512复合材料的纵向拉压特性 | 第20-24页 |
第三节 三维编织T300/QY9512复合材料的横向拉压特性 | 第24-25页 |
第四节 三维编织T300/QY9512弯曲特性 | 第25-28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三维编织C/SiC力学性能研究 | 第29-48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29页 |
第二节 三维编织C/SiC纵向拉压特性 | 第29-35页 |
第三节 三维编织C/SiC的损伤演化和发展 | 第35-38页 |
第四节 三维编织C/SiC横向拉压特性 | 第38-39页 |
第五节 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剪切特性 | 第39-41页 |
第六节 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弯曲特性 | 第41-43页 |
第七节 纤维束就位性能分析 | 第43-47页 |
第八节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弯曲试验分析 | 第48-55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48页 |
第二节 三点弯曲试件的变形分析 | 第48-50页 |
第三节 材料的性能对三点弯曲试验结果的影响 | 第50-54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三维编织树脂基复合材料弹性性能分析 | 第55-84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55页 |
第二节 各向异性体的弹性理论 | 第55-58页 |
第三节 单胞的划分 | 第58-59页 |
第四节 体积含量 | 第59-62页 |
第五节 各种单胞的弹性性能 | 第62-74页 |
第六节 试件的弹性性能 | 第74-78页 |
第七节 试件形式和尺寸对测试性能的影响 | 第78-83页 |
第八节 小结 | 第83-84页 |
第六章 三维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弹性性能分析 | 第84-106页 |
第一节 引言 | 第84页 |
第二节 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体积含量分析 | 第84-86页 |
第三节 单纤维束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 | 第86-87页 |
第四节 三维编织C/SiC单胞的弹性性能 | 第87-92页 |
第五节 试件的弹性性能预测 | 第92-96页 |
第六节 试件尺寸对测试性能的影响 | 第96-98页 |
第七节 SiC/SiC弹性性能的预测 | 第98-103页 |
第八节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泊松比的研究 | 第103-105页 |
第九节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七章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强度初步分析 | 第106-116页 |
第一节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失效模型 | 第106-108页 |
第二节 三维编织T300/QY9512复合材料的拉压强度分析 | 第108-112页 |
第三节 三维编织C/SiC复合材料的拉压强度分析 | 第112-11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第一节 本研究的工作总结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