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8页 |
第一章 :格韵说的历史渊源 | 第8-19页 |
格的本义——六朝的“风格”——唐代诗格中的“意”与“格”——格法——五代以来的“气格”——格力——韵的本义——风韵——韵外之致——气韵——韵胜 | 第8-19页 |
第二章 :格韵说的出现与宋代诗学的转变 | 第19-40页 |
“格韵”一词的出现——邵雍的思想——格韵与时代精神——格韵与人格精神——格韵与宋代诗学理想的转变——格韵诗学特征的初步表现 | 第20-40页 |
第三章 :苏轼与格韵说的初步建构 | 第40-55页 |
苏轼对格韵的理解——格:气格与人格——格与韵的聚合与融会——格韵的审美特征——清新——苏轼的人生思想——苏轼对陶渊明的评价 | 第40-55页 |
第四章 :黄庭坚与格韵说的继续发展 | 第55-68页 |
黄庭坚对苏轼思想的继承——清新与笔力——格的审美化——韵对格的涵容——格、韵都具有苏轼“格韵”的内涵——格、韵的写作实施:句法——句法的人格精神 | 第55-68页 |
第五章 :范温对苏黄格韵说的总结与深化 | 第68-78页 |
范温的议论方式——对韵的重新界定——对苏黄诗学思想的归纳——格韵说的新形式:系统的艺术哲学——诗法与韵的实现 | 第68-78页 |
第六章 :格韵说在南宋的变异 | 第78-84页 |
南宋社会条件与人生思想的变化——诗学理念的变化——格韵的分化——格、韵内涵的蜕化 | 第78-84页 |
结语:格韵说对于宋诗学的意义 | 第84-89页 |
附录: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