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6页 |
缩写词 | 第16-17页 |
前言 | 第17-20页 |
第一部分 咬合创伤后初级感觉神经元钠通道和中枢端末梢的变化 | 第20-53页 |
实验1 咬合创伤大鼠三又神经节中PPTA mRNA、β-CGRP mRNA的表达 | 第23-30页 |
实验2 咬合创伤大鼠Vc内SP、NMDAR_1的表达 | 第30-44页 |
实验3 咬合创伤大鼠三叉神经节PN_3、NaNmRNAs的表达 | 第44-53页 |
第二部分 牙髓感觉神经在咬合创伤致大鼠牙髓损害中的作用 | 第53-92页 |
实验4 咬合创伤影响牙髓微循环的神经调节机制 | 第55-70页 |
实验5 咬合创伤后牙本质形成状态的变化及神经调节机制 | 第70-83页 |
实验6 大鼠咬合创伤牙髓SP-、CGRP-免疫阳性神经纤维末梢的变化 | 第83-92页 |
全文总结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个人简历 | 第95-97页 |
文献综述 | 第97-133页 |
综述1: 慢性疼痛与口腔颌面部疼痛 | 第97-108页 |
综述2: 牙髓感觉传入神经在牙本质痛和牙髓痛中的作用 | 第108-119页 |
综述3: SP、CGRP调节牙髓微循环的机制 | 第119-126页 |
综述4: 外周神经元中钠通道PN_3、NaN在痛觉感受过程中的作用 | 第126-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