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国内外海洋环境信息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9-18页 |
1.1 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 第9-10页 |
1.2 海洋环境信息系统的兴起 | 第10-15页 |
1.2.1 海洋环境信息的特点 | 第10-11页 |
1.2.2 海洋环境信息系统的特点 | 第11-12页 |
1.2.3 现代海洋环境信息系统建立的主要成就 | 第12-13页 |
1.2.4 全球海洋观测网络的建立 | 第13-15页 |
1.3 网络时代海洋环境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5-18页 |
1.3.1 网络化分布式的海洋数据中心群 | 第15页 |
1.3.2 海洋信息快速反应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 | 第15-16页 |
1.3.3 海洋虚拟现实系统 | 第16页 |
1.3.4 海洋环境与高分率卫星、宽带信息网络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结合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罗源湾海洋环境信息系统设计 | 第18-44页 |
2.1 开发背景 | 第18页 |
2.2 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 第18-21页 |
2.2.1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 第18-20页 |
2.2.2 MapInfo与晦洋环境信息系统 | 第20-21页 |
2.3 系统的战略目标 | 第21-22页 |
2.4 系统分析 | 第22-25页 |
2.4.1 海洋环境信息分析 | 第22-23页 |
2.4.2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23-25页 |
2.5 系统建立的有关依据 | 第25-26页 |
2.6 系统数据库建设 | 第26-30页 |
2.6.1 数据来源分析 | 第26页 |
2.6.2 数据采集 | 第26-27页 |
2.6.3 数据组织 | 第27-29页 |
2.6.4 数据库的构成 | 第29-30页 |
2.7 罗源湾海洋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 | 第30-32页 |
2.7.1 系统建立的工艺流程 | 第30页 |
2.7.2 系统资料的收集 | 第30-32页 |
2.7.3 系统数据框架 | 第32页 |
2.8 系统的功能 | 第32-35页 |
2.9 系统的操作使用 | 第35-42页 |
2.9.1 用户界面简介 | 第35页 |
2.9.2 菜单系统 | 第35-41页 |
2.9.3 工具栏的使用 | 第41-42页 |
2.10 讨论 | 第42-44页 |
2.10.1 运行效果 | 第42-43页 |
2.10.2 后续工作与设想 | 第43-44页 |
第三章 应用实例:信息管理系统在罗源湾养殖区水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 第44-63页 |
3.1 罗源湾概况 | 第44-46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44-45页 |
3.1.2 自然条件 | 第45-46页 |
3.1.3 沿岸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 第46页 |
3.2 海域使用现状 | 第46-47页 |
3.3 罗源湾养殖区水环境现状评价 | 第47-63页 |
3.3.1 罗源湾沿岸污染源现状 | 第47-50页 |
3.3.2 罗源湾海洋养殖区水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 第50-55页 |
3.3.3 罗源湾各养殖区水环境质量功能评价 | 第55-63页 |
第四章 罗源湾海洋环境保护对策 | 第63-73页 |
4.1 重点抓好陆地污染源的治理 | 第63-64页 |
4.2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海上污染源 | 第64-65页 |
4.3 强化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 第65页 |
4.4 实行海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 第65页 |
4.5 加强海洋资源保护 | 第65-66页 |
4.6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各海区海洋的自净能力 | 第66页 |
4.7 加强本区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 | 第66页 |
4.8 加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和对外科技交流 | 第66-67页 |
4.9 加强海洋环境法制建设,统一海上执法 | 第67页 |
4.10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海洋国土资源意识和海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第67-73页 |
中文摘要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