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基础科学论文--工程力学论文

埋地管道弯头附近固定墩所受推力的有限元分析

0 引言第1-9页
1 文献综述第9-28页
 1.1 固定墩推力计算依据的标准第9页
 1.2 关于崔孝秉的固定墩推力理论计算公式的推导第9-16页
  1.2.1 固定墩前端所受管道推力第9-11页
  1.2.2 固定墩后背所受管道推力第11-12页
  1.2.3 固定墩后背所受土壤压缩反力第12-13页
  1.2.4 过渡段长度和墩轴向位移的确定第13-14页
  1.2.5 管道作用于固定墩的总推力第14-15页
  1.2.6 关于崔孝秉的理论公式的讨论第15-16页
 1.3 工程所依据的固定墩推力计算公式第16页
  1.3.1 潘家华推荐的推力计算公式第16页
  1.3.2 关于潘家华所推荐公式的讨论第16页
 1.4 埋地管线内力计算的有限元法第16-20页
  1.4.1 管线的有限元模型第17页
  1.4.2 整体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的建立第17-18页
  1.4.3 单元刚度矩阵第18页
  1.4.4 整体刚度矩阵第18-19页
  1.4.5 节点载荷和整体载荷向量第19页
  1.4.6 求解基本未知量的力系平衡方程第19页
  1.4.7 位移边界条件处理第19页
  1.4.8 节点位移和截面内力的计算第19-20页
  1.4.9 管道横截面上应力计算第20页
  1.4.10 关于蔡强康等人的有限元管线模型的讨论第20页
 1.5 结构与地基共同作用分析第20-21页
 1.6 地基的本构模型第21-24页
  1.6.1 文克勒地基模型第21-22页
  1.6.2 弹性半空间模型第22-23页
  1.6.3 分层地基模型第23-24页
  1.6.4 横观各向同性弹性模型第24页
  1.6.5 非线性弹性模型第24页
  1.6.6 以上各模型的比较第24页
 1.7 结构与地基接触的界面模型第24-26页
  1.7.1 两节点单元第24-25页
  1.7.2 桩土界面传递函数法第25-26页
 1.8 小结第26-28页
2 管道-固定墩-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第28-37页
 2.1 管道-固定墩-土相互作用体系受力分析第28-33页
  2.1.1 土壤(地基)的简化模型及其作用力分析第28页
  2.1.2 埋地管道有限元分析的工程实例第28页
  2.1.3 埋地管道受力分析第28-29页
  2.1.4 固定墩的简化模型第29-33页
   2.1.4.1 崔孝秉理论公式中固定墩的受力计算第29-32页
   2.1.4.2 固定墩的简化模型第32-33页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3-35页
  2.2.1 所建模型与桩-土模型的相似性第33页
  2.2.2 管道单元第33-34页
  2.2.3 土壤单元第34-35页
  2.2.4 固定墩的单元简化第35页
  2.2.5 位移边界条件的处理第35页
 2.3 与蔡强康等计算管道内力的有限元模型的异同第35-36页
  2.3.1 相同点第35页
  2.3.2 不同点第35-36页
 2.4 过渡段长度的计算第36页
  2.4.1 过渡段的定义第36页
  2.4.2 有限元模型中过渡段长度的计算方法第36页
 2.5 小结第36-37页
3 利用有限元模型所得计算结果的分析第37-50页
 3.1 未埋设固定墩时位移和内力沿管轴线的变化规律第37-42页
  3.1.1 沿管子轴线的位移和内力变化曲线第37-38页
  3.1.2 弯头处轴向力和位移随弯头夹角和弯头曲率半径变化规律第38-39页
  3.1.3 温差变化对管子内力和位移的影响第39-40页
  3.1.4 管道截面弯矩的变化曲线第40-42页
 3.2 过渡段长度的影响因素第42-43页
  3.2.1 弯头夹角和弯头曲率半径的影响第42页
  3.2.2 土壤夯实程度的影响第42-43页
 3.3 施加固定墩对管道弯头的保护作用第43-46页
  3.3.1 施加固定墩后轴力和位移变化曲线第43-44页
  3.3.2 施加固定墩后弯矩变化曲线第44页
  3.3.3 影响固定墩推力的因素第44-46页
   3.3.3.1 弯头夹角和弯头曲率半径的影响第44-45页
   3.3.3.2 土壤夯实程度的影响第45-46页
 3.4 固定墩所受推力有限元解的工程应用第46-48页
 3.5 对工程上固定墩推力简化计算的正确性验证第48-49页
 3.6 小结第49-50页
4 结论第50-52页
 4.1 结论第50页
 4.2 模型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50-52页
附录1 主要符号说明第52-55页
附录2 土壤作用力计算及相关图表第55-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组织变革与信息技术
下一篇:游戏的秘密与美好的教育--泛游戏理论及其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