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22页 |
1.1 乳酸菌 | 第7-12页 |
1.1.1 乳酸芽孢杆菌 | 第7页 |
1.1.2 凝结芽孢杆菌TQ33(B.coagulansTQ33)特性 | 第7-9页 |
1.1.3 乳酸菌在医药中的应用 | 第9-11页 |
1.1.4 乳酸芽孢杆菌的优良特性和保健作用 | 第11-12页 |
1.2 高密度培养技术 | 第12-21页 |
1.2.1 高密度培养技术简介 | 第12-14页 |
1.2.2 凝结芽孢杆菌TQ33高密度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4-15页 |
1.2.3 补料分批培养简介 | 第15-17页 |
1.2.4 过滤培养简介 | 第17-21页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1-2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2.1 材料 | 第22-23页 |
2.1.1 菌株 | 第22页 |
2.1.2 培养基 | 第22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2.2 培养方法 | 第23-24页 |
2.2.1 斜面种子培养 | 第23页 |
2.2.2 种子摇瓶培养 | 第23页 |
2.2.3 摇瓶发酵培养 | 第23页 |
2.2.4 摇瓶发酵分批补料培养 | 第23页 |
2.2.5 5L自动发酵罐分批培养 | 第23-24页 |
2.2.6 5L自动发酵罐分批补实培养 | 第24页 |
2.2.7 5L自动发酵罐过滤培养 | 第24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3.1 菌体浓度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2 芽孢浓度的测定 | 第25页 |
2.3.3 葡萄糖浓度 | 第25页 |
2.3.4 乳酸浓度 | 第25页 |
2.3.5 pH值的测定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54页 |
3.1 最佳种子培养条件的确定 | 第26-27页 |
3.1.1 斜面种子最佳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26页 |
3.1.2 种子摇瓶最佳培养时间和最佳装液量的确定 | 第26-27页 |
3.1.3 发酵接种量的确定 | 第27页 |
3.2 TQ33菌株生长曲线和发酵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第27-31页 |
3.2.1 摇瓶条件分批培养下生长曲线和发酵动力学曲线的测定 | 第27-29页 |
3.2.2 5L自动发酵罐分批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和发酵动力学曲线时的测定 | 第29-31页 |
3.3 补料分批培养 | 第31-42页 |
3.3.1 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葡萄糖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 摇瓶条件下补料液最适碳氮比的确定 | 第33-34页 |
3.3.3 摇瓶条件下补料流加策略的确定 | 第34-35页 |
3.3.4 在5L自动发酵罐上的补料分批培养 | 第35-37页 |
3.3.5 流加补料液对芽孢形成的影响 | 第37-41页 |
3.3.6 讨论 | 第41-42页 |
3.4 过滤培养 | 第42-54页 |
3.4.1 过滤培养流程 | 第42-43页 |
3.4.2 过滤培养系统简图 | 第43-44页 |
3.4.3 乳酸及乳酸盐对菌体生长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4 过滤预备实验 | 第45-46页 |
3.4.5 过滤培养的生长曲线和发酵动力学曲线 | 第46-47页 |
3.4.6 不同培养条件下发酵结果的比较 | 第47-50页 |
3.4.7 芽孢形成率与细胞密度的关系 | 第50-52页 |
3.4.8 讨论 | 第52-54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4.1 结论 | 第54页 |
4.2 本论文创新点 | 第54-55页 |
4.3 展望 | 第55-56页 |
5.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6. 致谢 | 第61-62页 |
7.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