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众传媒遭遇分众传播 | 第1-10页 |
(一) 分众传播的定义 | 第6-7页 |
(二) 分众传播的两个发展阶段 | 第7-8页 |
(三) 分众传播时代受众角色及地位的变化 | 第8-10页 |
1、 受众不再被动接受媒介信息“推入而是“主动“拉出”信息 | 第9页 |
2、 受众主动掌握控制信息并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去 | 第9页 |
3、 受众将受到前所未有的个性化服务 | 第9-10页 |
二、 分众传播出现的原因 | 第10-14页 |
(一) 消费市场、广告市场、受众市场的分化使得大众媒介走向分众化道路 | 第10-12页 |
(二) 媒介争夺眼球的战争愈演愈烈,迫使媒介自身进行变革 | 第12-13页 |
(三) 受众选择余地大、主动性更强以及个性化要求等,也促使大众传媒走向分众传播 | 第13-14页 |
三、 分众化趋势下传统大众传媒发生的变化 | 第14-22页 |
(一) 报纸进入厚报时代,以多版组吸引不同受众 | 第14-18页 |
1、 厚报时代 | 第14-15页 |
2、 多版组 | 第15-16页 |
3、 分众化 | 第16-17页 |
4、 新闻本土性 | 第17-18页 |
(二) 电视频道专业化、栏目对象化、节目个性化 | 第18-21页 |
1、 频道专业化 | 第18页 |
2、 栏目对象化 | 第18-21页 |
3、 节目个性化 | 第21页 |
4、 传播地域化 | 第21页 |
(三) 广播从“泛广播”走向“窄播” | 第21-22页 |
四、 网络的出现使大众传播进入后分众传播时代 | 第22-28页 |
(一) 网络提供的是完全个性化的服务 | 第23页 |
(二) 特色网站实现分众传播 | 第23-25页 |
1、 专业化 | 第25页 |
2、 地方化 | 第25页 |
3、 个性化 | 第25页 |
(三) 网络电视走进家庭 | 第25-27页 |
(四) ICP(内容提供商)大行其道 | 第27-28页 |
五、 大众传媒分众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1页 |
(一) 综合的媒介、分化的受众 | 第28-30页 |
(二) 专业台无特色 | 第30页 |
(三) 目标受众不明确 | 第30页 |
(四) 受众细分程度不够 | 第30-31页 |
六、 分众时代下媒介的对策 | 第31-47页 |
(一) 如何确立目标受众 | 第31-33页 |
1、 以3个方面来确立目标受众 | 第31页 |
2、 大数法则 | 第31-33页 |
(二) 尽快成立独立的、权威的受众调查机构 | 第33-35页 |
(三) 全方位向“适位型”转变 | 第35-36页 |
(四) 办出专业特色 | 第36-37页 |
1、 专业化栏目的受众意识 | 第36页 |
2、 培养专业记者 | 第36页 |
3、 实行主持人中心制 | 第36-37页 |
4、 专业化栏目的形象包装 | 第37页 |
5、 专业化栏目的宣传 | 第37页 |
(五) 分众是传媒的竞争方略 | 第37-40页 |
1、 专业化是节目内容“专业化”,受众不应是“小众”化 | 第37-38页 |
2、 专业化栏目策划思路:变“专”为“广”或变“广”为“专”。 | 第38-40页 |
3、 专业栏目应该全方位、立体式追求传播效果。 | 第40页 |
(六) 广播电视业实行制播分离,集约经营 | 第40-41页 |
(七) 大力发展ICP产业,成立节目交易、交换的经营性机构 | 第41-42页 |
(八) 媒体必须走整合的道路 | 第42-43页 |
(九) 促进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 | 第43-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