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一、 软国力的概念与构成 | 第8-20页 |
(一)、 制度的创新 | 第11-13页 |
(二)、 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 | 第13-17页 |
(三)、 民族的凝聚力 | 第17-19页 |
(四)、 国家战略意图、决策机制,包括国家领导者的领导艺术 | 第19-20页 |
二、 软国力竞争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 第20-39页 |
(一)、 制度创新国成为其他国家仿效的对象和规则的制订者 | 第21-23页 |
(二)、 文化—意识形态的扩张可以延伸国家利益,丧失文化安全则导致国家合法性危机 | 第23-33页 |
(三)、 民族的凝聚力构成国家发展的基础 | 第33-36页 |
(四)、 明晰的国家战略意图、科学的决策机制,有助于硬国力基础上国家利益的伸张,反之,则可能造成国家的灾难 | 第36-39页 |
三、 中国的战略选择 | 第39-61页 |
(一)、 中国应在国内体制和国际机制中有所创新 | 第39-46页 |
1、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动力 | 第39-44页 |
2、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机制的创设 | 第44-46页 |
(二) 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建设,提高国家的文化影响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 第46-53页 |
(三)、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 第53-55页 |
(四)、 健全决策机制,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大战略 | 第55-61页 |
结束语 | 第61-69页 |
参考书目及论文资料 | 第69-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