绦虫催乳素基因克隆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1 催乳素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第11-12页 |
1.1.1 催乳素的基因、一级结构和种的特异性 | 第11页 |
1.1.2 催乳素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 第11页 |
1.1.3 催乳素变体 | 第11-12页 |
1.2 催乳素的合成与分泌部位 | 第12-14页 |
1.2.1 前垂体腺 | 第12-13页 |
1.2.2 脑 | 第13页 |
1.2.3 胎盘、羊膜、子宫、内膜 | 第13-14页 |
1.2.4 乳腺和乳 | 第14页 |
1.2.5 免疫系统 | 第14页 |
1.3 催乳素受体 | 第14-16页 |
1.3.1 催乳素受体:基因,可变剪切和异构体 | 第14-15页 |
1.3.2 催乳素受体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 | 第15页 |
1.3.3 催乳素受体的分布 | 第15-16页 |
1.4 催乳素的生物学功能 | 第16-19页 |
1.4.1 生殖 | 第16-17页 |
1.4.2 内环境稳定 | 第17-19页 |
1.5 催乳素分泌的调节 | 第19-20页 |
1.5.1 中枢神经系统 | 第19页 |
1.5.2 垂体内调节 | 第19页 |
1.5.3 外周器官 | 第19-20页 |
1.6 无脊椎动物催乳素 | 第20页 |
1.7 展望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绦虫催乳素样物质表达的分析 | 第21-2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3 结果 | 第24-25页 |
2.4 讨论 | 第25页 |
2.5 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绦虫催乳素基因cDNA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 第27-57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8-35页 |
3.3 结果 | 第35-52页 |
3.4 讨论 | 第52-55页 |
3.5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绦虫催乳素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 第57-65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7-61页 |
4.3 结果 | 第61-63页 |
4.4 讨论 | 第63-64页 |
4.5 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4页 |
英文摘要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