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前言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1.1 2:17型SmCo永磁材料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1.1.1 稀土永磁的分类 | 第10页 |
1.1.2 2:17型SmCo永磁材料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3 Sm_2(CoCuFeZr)_(17)型合金种类与性能 | 第11-12页 |
1.2 2:17型SmCo永磁材料的制造工艺 | 第12-19页 |
1.2.1 原料准备 | 第12-13页 |
1.2.2 熔炼 | 第13页 |
1.2.3 制粉 | 第13-14页 |
1.2.4 粉末的磁场取向与成型 | 第14-16页 |
1.2.5 烧结 | 第16-18页 |
1.2.6 时效处理 | 第18-19页 |
1.3 2:17型SmCo永磁体成分与磁性能的关系 | 第19-22页 |
1.3.1 Sm含量与磁性能的关系 | 第19页 |
1.3.2 Fe含量与磁性能的关系 | 第19-20页 |
1.3.3 Cu含量与磁性能的关系 | 第20-21页 |
1.3.4 Zr含量与磁性能的关系 | 第21-22页 |
1.4 2:17型SmCo永磁体的显微组织及形成机理 | 第22-25页 |
1.4.1 2:17型SmCo永磁体中化合物 | 第22-23页 |
1.4.1.1 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其相互转化 | 第22页 |
1.4.1.2 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 | 第22-23页 |
1.4.2 2:17型SmCo永磁体的显微组织 | 第23-24页 |
1.4.3 2:17型SmCo永磁体显微组织的形成机理 | 第24-25页 |
1.5 2:17型SmCo永磁体的矫顽力机理 | 第25-29页 |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原料和实验方法 | 第30-34页 |
2.1 原料性质 | 第30页 |
2.2 实验工艺流程及其说明 | 第30-31页 |
2.3 实验所用设备 | 第31页 |
2.4 分析手段及方法 | 第31-34页 |
2.4.1 粉末粒度的测量 | 第32-33页 |
2.4.2 密度的测量 | 第33页 |
2.4.3 磁性能的测量 | 第33页 |
2.4.4 显微组织与结构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烧结对磁体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34-46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方法及其说明 | 第34-36页 |
3.3 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第36-45页 |
3.3.1 真空预烧结的影响 | 第36-39页 |
3.3.1.1 温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3.3.1.2 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2 氩气保护下烧结的影响 | 第39-43页 |
3.3.2.1 温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2.2 时间的影响 | 第41-43页 |
3.3.3 固溶处理的影响 | 第43-45页 |
3.3.3.1 温度的影响 | 第43-44页 |
3.3.3.2 时间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时效处理对磁体磁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46-54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方法及其说明 | 第46页 |
4.3 实验结果及其讨论 | 第46-53页 |
4.3.1 一级时效处理的影响 | 第47-50页 |
4.3.1.1 温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1.2 时间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2 多级时效处理的影响 | 第50-52页 |
4.3.3 两级时效处理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4 时效处理控温冷却速度的影响 | 第53页 |
4.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一: 对一种实用热处理工艺的建议 | 第59-62页 |
附录二: 主要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