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柴油机论文--构造论文

机车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1.1 柴油机增压第7-9页
  1.1.1 增压的目的第7-8页
  1.1.2 增压技术的发展第8-9页
 1.2 相继增压技术第9-10页
 1.3 机车柴油机运用工况分析第10-14页
  1.3.1 原苏联第10-11页
  1.3.2 美国第11页
  1.3.3 我国第11-14页
 1.4 论文主要内容第14-15页
第二章 相继增压系统的原理和结构第15-26页
 2.1 相继增压系统的原理第15-16页
 2.2 相继增压系统的结构第16-26页
第三章 机车柴油机工作过程模拟计算第26-45页
 3.1 模拟计算的意义第26页
 3.2 MATLAB语言简介第26-27页
 3.3 计算采用的数学模型第27-31页
  3.3.1 机车柴油机热力系统的划分第27页
  3.3.2 基本假设第27-28页
  3.3.3 基本热力学方程第28页
  3.3.4 工质的热力学性质第28-30页
  3.3.5 系统边界的工质流量第30-31页
 3.4 气缸子系统的热力计算第31-39页
  3.4.1 缸内过程基本微分方程第32页
  3.4.2 缸内各阶段热力过程分析第32-36页
  3.4.3 有关参量的计算第36-39页
 3.5 排气子系统的热力计算第39-40页
  3.5.1 排气系统基本微分方程第39-40页
  3.5.2 进出排气管的工质流量第40页
  3.5.3 排气系统中的散热第40页
  3.5.4 排气平均温度的计算第40页
 3.6 废气涡轮增压器子系统的热力计算第40-43页
  3.6.1 基本方程第41页
  3.6.2 涡轮特性参数计算第41-42页
  3.6.3 压气机特性参数计算第42-43页
 3.7 中冷器子系统的热力计算第43-44页
 3.8 进气子系统的热力计算第44页
 3.9 程序说明第44-45页
第四章 16V240Zd柴油机相继增压系统设计和试验第45-56页
 4.1 系统设计方案一第45-50页
  4.1.1 控制阀的设计第46-50页
  4.1.2 控制系统第50页
  4.1.3 管路分析第50页
 4.2 系统设计方案二第50-52页
 4.3 其他方案设计第52-53页
 4.4 相继增压试验第53-56页
  4.4.1 试验方案第53页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3-56页
结论第56-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1第62-65页
附录2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八维脉象与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脑梗通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