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摘要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第一章 研究区的自然地理环境 | 第8-11页 |
1.1 区域地质地貌环境 | 第8-9页 |
1.2 白龙江地区气候水文 | 第9-11页 |
第二章 武都黄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第11-21页 |
2.1 黄土中氧化物的地球化学意义 | 第11页 |
2.2 后村黄土剖面简介 | 第11-13页 |
2.3 武都黄土中氧化物含量的环境意义 | 第13-17页 |
2.4 武都黄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 第17-21页 |
第三章 武都黄土粒度及磁化率所揭示的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 | 第21-28页 |
3.1 中国黄土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回顾 | 第21-24页 |
3.1.1 黄土粒度组成及其古气候意义 | 第21-22页 |
3.1.2 黄土磁化率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 | 第22-23页 |
3.1.3 东亚季风的变化和黄土沉积 | 第23-24页 |
3.2 武都黄土中粒度、磁化率及其所揭示的本区环境变化事件 | 第24-28页 |
3.2.1 武都黄土沉积的地理位置和武都黄土的属性 | 第24页 |
3.2.2 研究剖面介绍 | 第24-25页 |
3.2.3 剖面环境意义的讨论 | 第25-28页 |
第四章 武都泥石流沉积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 第28-33页 |
4.1 武都地区泥石流灾害及记录 | 第28页 |
4.2 武都泥石流记录的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 | 第28-31页 |
4.2.1 泥石流记录的可靠性 | 第29页 |
4.2.2 武都泥石流典型剖面介绍 | 第29-30页 |
4.2.3 结论 | 第30-31页 |
4.3 武都泥石流的预防与治理 | 第31-33页 |
4.3.1 泥石流防治的生物学原则 | 第32页 |
4.3.2 武都地区泥石流防治的生物对策研究 | 第32-33页 |
第五章 小冰期以来武都地区所记录的环境变化 | 第33-38页 |
5.1 小冰期及其研究现状 | 第33-35页 |
5.1.1 旱涝等级法 | 第33-35页 |
5.1.2 湿润指数的确定和建立 | 第35页 |
5.2 武都地区小冰期以来旱涝变化研究 | 第35-3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8-39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