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关键词> | 第2-3页 |
<英文摘要> | 第3页 |
<英文关键词> | 第3-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5-10页 |
·引言 | 第5-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6-9页 |
·本文工作的主要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及计算模型 | 第10-21页 |
·桩-土三维等厚度接触单元模型的建立及刚度矩阵的推导 | 第10-19页 |
·地基土及桩体模型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程序的编制与考核 | 第21-26页 |
·程序的编制 | 第21-23页 |
·程序的正确性考核 | 第23-26页 |
第四章 单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 第26-52页 |
·有限元整体计算模型及工程地质条件 | 第26-28页 |
·桩-土三维等厚度接触单元的工作性状 | 第28-32页 |
·单桩P—S曲线特征 | 第32-40页 |
·桩端沉降 | 第40-44页 |
·桩端阻力 | 第44-48页 |
·桩身轴力分布曲线 | 第48-50页 |
·不考虑地基土的层状性对单桩P-S曲线的影响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群桩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 第52-57页 |
·群桩布置略图 | 第52页 |
·群桩P-S曲线特征 | 第52-54页 |
·桩端沉降 | 第54-55页 |
·桩端阻力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7-60页 |
·工作内容总结 | 第57-58页 |
·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基荷载传递机理研究成果总结 | 第58-60页 |
部分成果数据表 | 第60-77页 |
<引文> | 第77-80页 |
致 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