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广东经济增长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1页
中文关键词第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英文关键词第4-5页
1. 导论第5-12页
 1.1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概述第5-8页
  1.1.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5-6页
  1.1.2 新经济增长理论第6-7页
  1.1.3 结构主义理论第7页
  1.1.4 制度变迁理论第7-8页
 1.2 研究主题第8-11页
 1.3 分析方法与本文结构第11-12页
2. 广东经济增长多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第12-25页
 2.1 引言第12页
 2.2 广东经济增长的经济计量学研究第12-25页
  2.2.1 模型的设定第12-15页
  2.2.2 模型的拟合第15-18页
  2.2.3 对广东经济增长模型的初步分析第18-25页
3. 人力资源与广东经济增长第25-37页
 3.1 引言第25-26页
 3.2 广东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源配置结构变动第26-30页
  3.2.1 广东人力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动状况第26-28页
  3.2.2 广东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与与产值结构的偏离度第28-30页
 3.3 人力资源素质与广东经济增长第30-37页
  3.3.1 广东人力资源素质基本状况第30-32页
  3.3.2 广东人力资源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32-35页
  3.3.3 人力资源素质开发的战略选择第35-37页
4. 制度变迁与广东经济增长第37-46页
 4.1 八十年代以来制度变迁的供给效应第37-40页
 4.2 制度障碍的突破与广东经济持续增长第40-46页
  4.2.1 管理产权制度变革的滞后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第41-44页
  4.2.2 对广东能否在管理产权制度变迁中再度领先的思考第44-46页
5. 结束语第46-48页
注释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附记第51-13页
图表目录第13页
表2.2.1 广东1980—1998年有关统计数据(当年价)第13-14页
表2.2.2 广东1980—1998年有关统计数据(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第14-17页
表2.2.3 广东1980—1998年经济增长函数回归运算报告第17-20页
表2.2.4 1980—1998年广东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20-26页
表3.2.1 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第26-27页
表3.2.2 1980—1998年从业人员结构表第27-29页
表3.2.3 三次产业的偏离数以及偏离度的一般趋势第29-38页
表4.1.1 “八五”时期全国主要省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第38-14页
图2.2.1 非线性模型的变量代换第14-15页
图2.2.2 运用EXCEL进行回归运算:步骤1第15页
图2.2.3 运用EXCEL进行回归运算:步骤2第15-16页
图2.2.4 运用EXCEL进行回归运算:步骤3第16页
图2.2.5 运用EXCEL进行回归运算:步骤4第16-17页
图2.2.6 运用EXCEL进行回归运算:步骤5第17-21页
图2.2.7 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21页
图2.2.8 广东及全国人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第21-27页
图3.2.1 不同年份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第27-28页
图3.2.2 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变化趋势第28-29页
图3.2.3 劳动力结构与产值结构偏离度第29-30页
图3.3.1 不同年份文盲半文盲人口数以及文盲率第30-31页
图3.3.2 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专业技术人员比重(1995年)第31-32页
图3.3.3 三产业劳动力素质比较(1995年)第32-38页
图4.1.1 加工贸易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第38-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牙髓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克隆及DPDP-2和DPDP-3基因序列分析
下一篇:对外汇管制条件下我国外汇市场冲销干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