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1 前言 | 第5-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9页 |
2.1 材料 | 第6-7页 |
2.1.1 病毒 | 第6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6页 |
2.1.3 引物 | 第6页 |
2.1.4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6-7页 |
2.2 方法 | 第7-9页 |
2.2.1 PCR和测序 | 第7-9页 |
2.2.2 计算机分析 | 第9页 |
2.2.3 病理学研究 | 第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9-13页 |
3.1 PCR测序及计算机分析结果 | 第9-10页 |
3.1.1 PCR产物电泳结果 | 第9页 |
3.1.2 核酸序列 | 第9页 |
3.1.3 推导的氨基酸序列 | 第9-10页 |
3.1.4 同源性比较 | 第10页 |
3.2 病理学研究结果 | 第10-13页 |
3.2.1 临诊表现 | 第10页 |
3.2.2 剖检变化 | 第10-11页 |
3.2.3 病理组织学变化 | 第11-13页 |
3.2.4 超微结构变化 | 第13页 |
4 讨论 | 第13-16页 |
4.1 序列分析 | 第13-15页 |
4.1.1 两株野毒的同源性分析 | 第13页 |
4.1.2 两株野毒的遗传关系分析 | 第13-14页 |
4.1.3 两株野毒E_2糖蛋白抗原区氨基酸变异分析 | 第14-15页 |
4.2 GSLT、GSLX、NXYC的致病性分析 | 第15-16页 |
5 结论 | 第16页 |
6 参考文献 | 第16-19页 |
7 附图说明 | 第19-24页 |
8 附图 | 第24-32页 |
9 英文摘要 | 第32-33页 |
10 文献综述 | 第33-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