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1.文献回顾 | 第10-20页 |
1-1.异体骨移植研究 | 第10-15页 |
1-1-1.异体骨移植的骨修复作用 | 第10-11页 |
1-1-2.异体骨的免疫原性及消除方法 | 第11-13页 |
1-1-3.异体骨移植传播人类疾病的危险及对策 | 第13-14页 |
1-1-4.复合性异体骨移植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骨诱导理论及其在骨修复中的意义 | 第15-20页 |
1-2-1.骨诱导的物质基础 | 第16-17页 |
1-2-2.骨诱导过程及BMP引起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变化 | 第17页 |
1-2-3.BMP在骨修复中的骨诱导作用及特点 | 第17-18页 |
1-2-4.BMP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2.重组合异体骨研究 | 第20-39页 |
2-1.重组合异体骨的制备及综合鉴定 | 第20-29页 |
2-1-1.制备原理 | 第20-21页 |
2-1-2.供骨的采集及检疫 | 第21-22页 |
2-1-3.人骨形成蛋白(hBMP)提取及活性分析 | 第22-24页 |
2-1-4.人松质骨载体支架的制备及分析 | 第24-27页 |
2-1-5.hBMP与人松质骨载体的重组合 | 第27-28页 |
2-1-6.小结 | 第28-29页 |
2-2.重组合异体骨修复骨缺损能力的研究——家兔骨缺损模型 | 第29-34页 |
2-2-1.材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2-2-2.检查项目及方法 | 第30-31页 |
2-2-3.结果 | 第31-33页 |
2-2-4.小结 | 第33-34页 |
2-3.重组合异体骨的初步临床应用 | 第34-39页 |
2-3-1.一般资料 | 第34页 |
2-3-2.应用范围及手术方式 | 第34页 |
2-3-3.观察项目 | 第34-35页 |
2-3-4.术后近期随访及结果 | 第35-36页 |
2-3-5.典型病例介绍 | 第36-39页 |
3.骨折愈合过程中BMP基因表达及定位研究——BMP-mRNA分子杂交法 | 第39-55页 |
3-1.动物模型 | 第39页 |
3-2.标本初步处理 | 第39页 |
3-3.BMP1,2,3基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定量研究:RNA打点杂交法 | 第39-44页 |
3-3-1.提取RNA | 第39-41页 |
3-3-2.杂交膜制备 | 第41-42页 |
3-3-3.[α-~(32)P]dATP标记探针—缺口翻译法 | 第42-43页 |
3-3-4.予杂交 | 第43页 |
3-3-5.杂交 | 第43-44页 |
3-3-6.漂洗 | 第44页 |
3-3-7.放射自显影 | 第44-45页 |
3-3-8 结果 | 第45-44页 |
3-4.RNA原位杂交法 | 第44-51页 |
3-4-1.组织切片 | 第44页 |
3-4-2.探针标记 | 第44-48页 |
3-4-3.原位杂交 | 第48-49页 |
3-4-4.结果 | 第49-51页 |
4-4.讨论 | 第51-55页 |
4-4-1.重组合异体骨的诱导成骨活性 | 第51页 |
4-4-2.骨松质载体的特性与骨诱导能力的关系 | 第51-53页 |
4-4-3.消毒对重组合异体骨活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4.BMP(1-3)在正常骨折愈合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 | 第54-55页 |
5.结语 | 第55-56页 |
6.参考文献 | 第56-76页 |
附图 | 第76-87页 |
7.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