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广播与乡村动员(1952-1983)--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主要视角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选题缘由 | 第8页 |
·概念限定 | 第8-9页 |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资料来源 | 第10-11页 |
·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创新和不足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发展广播的原因 | 第13-16页 |
·战争时动员经验的借鉴 | 第13页 |
·对基层党组织动员的需要 | 第13-14页 |
·社会主义教育动员的需要 | 第14-15页 |
·人民公社组织动员的需要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广播网的发展,动员渠道的建立 | 第16-24页 |
·无线广播网的发展 | 第16-18页 |
·对私营广播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16页 |
·各地广播收音站的建立 | 第16-18页 |
·有线广播的动员优势 | 第18-19页 |
·受众广,清晰迅速 | 第18页 |
·分层传播,统一结合 | 第18页 |
·封闭性与可控性 | 第18-19页 |
·有线广播的发展,乡村动员渠道的建立 | 第19-24页 |
·起步阶段(1952—1956) | 第19-20页 |
·大力推行阶段(1956—1968) | 第20-21页 |
·普及发展阶段(1968—1982) | 第21-22页 |
·停滞衰落阶段(1983年以后) | 第22-24页 |
第四章 乡村动员的三个要素 | 第24-29页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动员的核心主体 | 第24-25页 |
·地位突出 | 第24页 |
·优先播出 | 第24-25页 |
·全国联播 | 第25页 |
·中共中央—动员的灵魂 | 第25-27页 |
·围绕中央精神制定的节目任务 | 第25页 |
·中央台对中央精神贯彻具体表现 | 第25-27页 |
·乡村农民—动员的客体 | 第27-29页 |
·乡村的状况和解决途径 | 第27页 |
·广播对人民公社的作用 | 第27-29页 |
第五章 广播节目对乡村的动员 | 第29-36页 |
·新闻性广播对乡村的动员 | 第29-31页 |
·新闻稿的来源和内容要求 | 第29-30页 |
·对政治思想的动员 | 第30-31页 |
·理论性广播对乡村的动员 | 第31-32页 |
·成效不佳的理论教育 | 第31-32页 |
·学习毛主席的狂潮 | 第32页 |
·真理检验标准的确立 | 第32页 |
·文艺性广播对乡村的动员 | 第32-36页 |
·为中心任务而动员 | 第32-34页 |
·对个人崇拜形成的影响 | 第34-36页 |
第六章 动员手段及其影响 | 第36-45页 |
·口号宣传,社会的有效动员 | 第36-37页 |
·典型报道,效仿批判的对象 | 第37-38页 |
·广播大会,个性的迷失 | 第38-40页 |
·广播大会的召开 | 第38-39页 |
·广播大会的动员效果 | 第39-40页 |
·个人崇拜,全民思想行动的统一 | 第40-45页 |
·个人崇拜的表现 | 第40-41页 |
·毛泽东对乡村的动员 | 第41-43页 |
·偶像的动员效果 | 第43-45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启示 | 第45-49页 |
·总结 | 第45-46页 |
·启示 | 第46-49页 |
·信息的放大,注意宣传度的把握 | 第46页 |
·单向性传播,注意反馈机制的完善 | 第46-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