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目前研究的评价 | 第17-18页 |
4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研究步骤安排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洞庭湖湿地资源及其功能与价值 | 第20-29页 |
1 洞庭湖湿地资源的概况 | 第20-22页 |
·洞庭湖的形成和变迁 | 第20-21页 |
·洞庭湖湿地的自然资源 | 第21-22页 |
·洞庭湖湿地生态类型 | 第22页 |
2 洞庭湖湿地的功能 | 第22-27页 |
·湿地的功能 | 第22-24页 |
·湿地是文明的发样地 | 第22页 |
·湿地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资源 | 第22-23页 |
·湿地调节江河水量的功能 | 第23页 |
·湿地维持着生态平衡 | 第23-24页 |
·湿地还是文化遗产的载体 | 第24页 |
·湿地具有巨大的景观价值 | 第24页 |
·洞庭湖的流域保障功能 | 第24-25页 |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保障 | 第24页 |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防洪安全的保障 | 第24-25页 |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饮水安全的保障 | 第25页 |
·洞庭湖是野生生物生态安全的保障 | 第25页 |
·洞庭湖的生态服务功能 | 第25-27页 |
3 洞庭湖湿地的价值 | 第27-29页 |
·湿地价值多元 | 第27页 |
·综合价值显著 | 第27-29页 |
·水文价值巨大 | 第27页 |
·植物用途广 | 第27-28页 |
·动物价值高 | 第28页 |
·经济价值显著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洞庭湖湿地资源利用现状 | 第29-40页 |
1 湿地是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 | 第29-30页 |
·湿地孕育了农耕文明诞生 | 第29页 |
·湿地资源决定了利用模式 | 第29页 |
·健康的湿地维系持续利用 | 第29-30页 |
2 洞庭湖传统资源利用模式变化趋势 | 第30-35页 |
·狩猎业基本消亡 | 第30-31页 |
·种植业侵占湿地 | 第31-33页 |
·湿地面积迅速减少 | 第31页 |
·变相围垦侵占湿地 | 第31-33页 |
·捕捞业资源萎缩 | 第33-34页 |
·种类比例失衡 | 第33页 |
·渔业总量下降 | 第33-34页 |
·违法渔具增多 | 第34页 |
·畜牧业缺乏空间 | 第34-35页 |
·血吸虫的危害 | 第35页 |
·夏季食物缺乏 | 第35页 |
·存在政策限制 | 第35页 |
3 洞庭湖湿地资源受到的威胁 | 第35-40页 |
·水文形势发生改变 | 第35-37页 |
·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 第37页 |
·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 | 第37-38页 |
·过度利用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洞庭湖湿地资源保护实践与案例分析 | 第40-52页 |
1 湿地资源管理措施 | 第40-44页 |
·依法保护资源 | 第40-41页 |
·加强法制建设 | 第40-41页 |
·打击违法行为 | 第41页 |
·加大项目投入 | 第41-42页 |
·积极开展规划 | 第41页 |
·争取项目资金 | 第41-42页 |
·提高管理能效 | 第42-43页 |
·构建保护区群 | 第42页 |
·实施封闭管理 | 第42页 |
·开展科学研究 | 第42-43页 |
·推进主流化 | 第43-44页 |
·主流化的概念 | 第43页 |
·主流化的成效 | 第43-44页 |
2 洞庭湖湿地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 第44-52页 |
·洞庭湖观鸟节案例 | 第44-48页 |
·案例背景 | 第44页 |
·主要问题 | 第44-45页 |
·解决办法 | 第45-46页 |
·效果评估 | 第46-48页 |
·西洞庭湖社区共管案例 | 第48-52页 |
·案例背景 | 第48页 |
·主要问题 | 第48-49页 |
·解决方式 | 第49-50页 |
·效果评价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科学管理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建议 | 第52-59页 |
1 提高科学的认识水平 | 第52-53页 |
·尊重湿地的自然属性 | 第52页 |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 第52-53页 |
·建立共享的监测体系 | 第53页 |
2 制订科学的发展规划 | 第53-55页 |
·规划的原则 | 第53-54页 |
·生态优先原则 | 第53-54页 |
·人与自然和谐原则 | 第54页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54页 |
·经济高效合理原则 | 第54页 |
·突出整体利益 | 第54-55页 |
·思路和建议 | 第55页 |
3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 第55-57页 |
·流域综合管理是根本出路 | 第55-56页 |
·流域综合管理的原则 | 第56页 |
·加强流域综合管理的建议 | 第56-57页 |
4 发展科学的利用模式 | 第57-59页 |
·调整旧的利用模式 | 第57页 |
·发展“两型”产业模式 | 第57-58页 |
·培育间接利用模式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