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数据备份与恢复论文

基于虚拟磁带库技术的银行灾备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5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灾难备份的发展第11页
     ·虚拟磁带库的发展第11页
     ·银行对灾难备份的需求第11-12页
   ·研究内容第12页
   ·论文结构第12-15页
第二章 灾难备份概述第15-27页
   ·灾难备份的概念第15-16页
   ·灾难备份的保护对象第16-17页
   ·数据备份方式第17-20页
     ·备份模式第17-18页
     ·备份策略第18-19页
     ·冷备份与热备份第19-20页
   ·传统的灾难备份恢复能力分级第20-21页
   ·灾难备份指标第21-22页
   ·灾难恢复的3级结构的设计第22-23页
   ·灾难备份建设的基本流程设计第23-24页
     ·建立灾难备份的专门机构第23页
     ·分析灾难备份需求第23-24页
     ·制定灾难备份方案第24页
   ·各大公司当今的备份方案对比第24-27页
     ·数据镜像解决方案分析第24-25页
     ·应用软件的灾备解决方案第25页
     ·磁带冷备份解决方案第25-27页
第三章 灾难备份系统的技术原理研究第27-37页
   ·整体方案概述第27-29页
     ·灾难备份目标第27页
     ·灾难备份方案假设条件第27页
     ·GDPS/XRC基本原理研究第27-29页
   ·SDM耦合体系统设计第29页
   ·耦合XRC系统设计第29-30页
     ·XRC的软件环境第29页
     ·XRC生产磁盘卷镜像第29页
     ·XRC对生产的影响和保护措施第29-30页
   ·数据迁移的计划设计第30-31页
     ·数据迁移工作概述第30页
     ·数据迁移规划第30页
     ·数据迁移工作的特点第30-31页
   ·GDPS实施第31-32页
   ·关键技术特点分析第32-33页
     ·耦合XRC(扩展远程拷贝)技术特点分析第32页
     ·GDPS(分散地域的并行耦合体)的技术特点分析第32页
     ·XRC性能优化技术特点分析第32-33页
     ·数据迁移技术特点分析第33页
   ·系统设计要点第33-37页
     ·SDMPLEX系统设计第33-34页
     ·XRC设计第34页
     ·GDPS的设计第34页
     ·数据迁移要求第34-37页
第四章 灾难备份系统功能的研究与设计第37-51页
   ·主机发展趋势的分析第37页
   ·ZOS功能特点第37-39页
     ·稳定性、可用性、适应性第37-38页
     ·安全性第38页
     ·可扩展性第38页
     ·兼容性第38页
     ·并行性第38-39页
   ·灾难备份体系的交互系统设计第39页
     ·TSO/E第39页
     ·ISPF第39页
     ·Unix Interactive Interface第39页
   ·灾备系统中的文件系统设计第39-44页
     ·Data Set命名第40页
     ·Data Set的类型第40-41页
     ·Catalog第41-43页
     ·Catalog/Uncatalog Data Set第43页
     ·Data Set Extents(扩展)第43-44页
     ·z/OS UNIX文件系统第44页
   ·批量处理和作业进入子系统的设计第44-46页
     ·JES第44-45页
     ·SPOOL缓存空间第45-46页
     ·Initiator第46页
   ·Parallel Sysplex第46-51页
     ·SYSPLEX概述第46-47页
     ·PARALLEL SYSPLEX的技术特点及优势第47-48页
     ·SYSPLEX的一些关键技术第48-51页
第五章 银行灾难备份的体系结构第51-57页
   ·银行实施灾难备份计划的重要性第51页
   ·业务需求分析第51页
   ·系统资源第51-52页
   ·基于虚拟磁带库技术的灾难备份系统结构设计第52-54页
   ·工行灾难互备体系结构第54-57页
第六章 系统性能分析第57-63页
   ·生产环境性能分析第57-58页
     ·XRC镜像前后的生产系统IO响应时间对比第57-58页
     ·XRC镜像前后的生产系统批量时间对比第58页
   ·XRC性能分析第58-59页
     ·XRC性能周报第58页
     ·XRC READER负载均衡分析第58-59页
   ·网络带宽使用率分析第59-61页
     ·CNT USDX FICON流量第59-60页
     ·CNT USDX网络带宽使用率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63-65页
   ·总结第63页
   ·技术展望第63-65页
     ·产品价格问题第63-64页
     ·功能问题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性化搜索中用户语义意图自动识别技术研究
下一篇:本钢热连轧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成品库子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