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电子邮件 | 第11-19页 |
·电子邮件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电子邮件格式 | 第12页 |
·邮件头的格式和结构 | 第12-15页 |
·电子邮件传输过程 | 第15-16页 |
·POP与IMTP | 第16-17页 |
·SMTP协议概述 | 第17-19页 |
·垃圾邮件 | 第19-21页 |
·垃圾邮件的定义和产生的原因 | 第19-20页 |
·垃圾邮件危害和反垃圾邮件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第21-26页 |
·服务器端和用户端邮件过滤 | 第21-22页 |
·白名单和黑名单 | 第22页 |
·基于规则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第22-23页 |
·基于内容的垃圾邮件过滤技术 | 第23-26页 |
·基于规则的方法 | 第23-24页 |
·基于统计的方法 | 第24-26页 |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相关知识和技术 | 第27-47页 |
·LDAP | 第27-30页 |
·LDAP概述 | 第27-28页 |
·LDAP模型 | 第28-30页 |
·信息模型 | 第28页 |
·命名模型 | 第28-29页 |
·功能模型 | 第29-30页 |
·安全模型 | 第30页 |
·向量空间模型 | 第30-31页 |
·智能算法 | 第31-47页 |
·基于信息熵的可伸缩决策树算法 | 第31-35页 |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决策树算法 | 第35-38页 |
·适应类别增量的决策树算法 | 第38-40页 |
·快速BP神经网络算法 | 第40-47页 |
第三章 系统设计 | 第47-59页 |
·设计目标 | 第47页 |
·总体设计 | 第47-51页 |
·基于LDAP的系统模型设计 | 第47-48页 |
·LDAP目录设计 | 第48页 |
·邮件头向量设计 | 第48-50页 |
·基于信息熵的可伸缩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 | 第50页 |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 | 第50页 |
·基于适应类别增量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 | 第50页 |
·基于快速BP神经网络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 | 第50-51页 |
·详细设计 | 第51-59页 |
·LDAP目录详细设计 | 第51-53页 |
·信息模型设计 | 第51-52页 |
·命名模型的设计 | 第52-53页 |
·基于LDAP的邮件头信息提取入库模块 | 第53-54页 |
·生成邮件头信息向量模块 | 第54-55页 |
·基于信息熵的可伸缩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模块 | 第55-56页 |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模块 | 第56-57页 |
·基于适应类别增量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模块 | 第57-58页 |
·基于快速BP神经网络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模块 | 第58-59页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第59-71页 |
·实现环境 | 第59-61页 |
·Linux平台 | 第59-60页 |
·Linux C | 第60页 |
·OpenLdap服务器 | 第60-61页 |
·WindowsⅡS服务器和PHP | 第61页 |
·系统实现 | 第61-71页 |
·基于LDAP的邮件头信息提取入库功能的实现 | 第61-63页 |
·生成邮件头信息向量模块的实现 | 第63页 |
·基于信息熵的可伸缩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的实现 | 第63-65页 |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的实现 | 第65-67页 |
·基于适应类别增量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的实现 | 第67-69页 |
·基于快速BP神经网络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的实现 | 第69-71页 |
第五章 性能评价 | 第71-85页 |
·样本来源 | 第71页 |
·性能评价 | 第71-85页 |
·性能指标 | 第71-72页 |
·基于LDAP的邮件头信息入库性能评价 | 第72-74页 |
·基于信息熵的可伸缩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性能评价 | 第74-75页 |
·基于变精度粗糙集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性能评价 | 第75-77页 |
·基于适应类别增量决策树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性能评价 | 第77-79页 |
·基于快速BP神经网络算法的邮件头信息分析机制性能评价 | 第79-80页 |
·四种机制性能比较 | 第80-85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