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民国民法·永佃权》考

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导论第9-10页
第一章 永佃权的历史沿革第10-15页
 第一节 永佃权的起源第10-13页
  一、永佃第10-11页
  二、永佃权及其起源第11-13页
 第二节 永佃权的演进第13-15页
  一、永佃权的演进第13-14页
  二、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民国民法》制定前的永佃权第15-22页
 第一节 《清民草》、《民国民草》中的永佃权第15-18页
  一、概述第15-16页
  二、《清民草》中的永佃权第16-17页
  三、《民国民草》中的永佃权第17-18页
 第二节 大理院判例对永佃权的恢复第18-22页
  一、永佃权的设定和性质第19-20页
  二、永佃权的转让与租赁第20-21页
  三、佃租与撤佃第21-22页
 第三节 小结第22页
第三章 习惯法——我国近代的“一田两主”第22-35页
 第一节 几个概念辨析第22-24页
  一、民俗(custom)第23页
  二、民事习惯和习惯法第23-24页
 第二节 民国初年法界对于习惯法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第24-26页
  一、民国初年对于习惯法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第24-25页
  二、清末民初民事习惯调查概况第25-26页
 第三节 一田两主是习惯法第26-35页
  一、“一田两主”习惯的特征第27-33页
  二、正当性:“一田两主”的分层第33-35页
第四章 《民国民法》对“一田两主”的适应与改造第35-44页
 第一节 适应第36-40页
  一、无期限原则第36-38页
  二、减租和免租第38-40页
 第二节 改造第40-44页
  一、一物一权第41-42页
  二、禁止转租第42-43页
  三、欠租撤佃第43-44页
 第三节 小结第44页
第五章 永佃权立法的实施效果和制约因素第44-54页
 第一节 实施效果第45-51页
  一、法庭行动第45-48页
  二、民众的认识与行动第48-51页
 第二节 制约因素第51-54页
  一、法律条文上的不合适性第51-53页
  二、理论逻辑上的不自洽性第53-54页
结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3页
附录第63-69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9-70页
后记第70-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律与发展的模式分析
下一篇:北宋中央司法官员的选任管理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