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格局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2页
   ·缘起第10页
   ·研究背景第10-14页
     ·武汉概况第10-12页
       ·自然环境第10-11页
       ·历史文化第11页
       ·风景名胜第11-12页
     ·武汉发展面临的问题第12页
     ·城市无序扩张所带来的思考第12-13页
     ·武汉城市圈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第13页
     ·城市开放空间优先引发的思路第13-14页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4页
   ·研究范围第14-15页
   ·研究方法第15-21页
     ·方法论第16-20页
       ·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第16页
       ·景观指数的选择第16-20页
     ·理论文献研读法第20页
     ·归纳分析法第20页
     ·现场调研法第20页
     ·比较研究法第20-21页
   ·研究框架第21-22页
第二章 国内外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综述第22-30页
   ·城市开放空间的起源与发展第22-23页
   ·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综述第23-27页
     ·西方对于空间的认识第23页
     ·国外城市开放空间研究进展第23-24页
       ·城市开放空间的探索阶段——美学价值观第23页
       ·城市开放空间理论和方法形成阶段——城市绿化第23-24页
       ·城市开放空间理论和方法发展阶段——环境保护第24页
       ·城市开放空间理论和方法成熟阶段——多元价值观第24页
     ·国外城市发展模式相关理论的启示第24-27页
       ·霍华德——田园城市第24-25页
       ·刘易斯·芒福德——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颠峰者第25-26页
       ·沙里宁——有机疏散理论第26-27页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第27页
   ·基于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第27-29页
     ·中国古代对于空间的认识第27-28页
     ·国内城市开放空间研究现状第28-29页
       ·西方城市开放空间规划思想对我国的启示第28页
       ·山水城市理论的发展第28-29页
   ·武汉市域开放空间概念重构第29-30页
第三章 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单因素景观格局分析第30-59页
   ·山体格局第30-38页
     ·武汉市山体资源概况第30-32页
     ·山体景观格局分析第32-37页
     ·山体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第37-38页
   ·水体格局第38-48页
     ·水体类型第38-39页
     ·武汉市水资源现状第39-41页
     ·水体景观格局分析第41-45页
     ·水体格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45-47页
     ·湖泊通江工程第47-48页
   ·林地格局第48-54页
     ·林地释义第48-49页
     ·武汉市林地资源现状第49-50页
     ·林地景观格局分析第50-53页
     ·林地格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第53-54页
   ·农田格局第54-59页
     ·武汉市农业概况第54-55页
     ·农田、基本农田、农田生态系统释义第55-56页
     ·武汉市农田分布现状第56页
     ·武汉市农田景观格局分析第56-58页
     ·城乡一体化第58-59页
第四章 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总体格局研究第59-69页
   ·山—水格局第59-63页
   ·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总体格局第63-67页
     ·斑块面积特征分析第64-65页
     ·斑块密度特征分析第65页
     ·分离度指数分析第65-66页
     ·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分析第66-67页
   ·生态要素核的划定第67-68页
   ·问题分析第68-69页
第五章 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格局优化第69-80页
   ·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第69页
   ·面临的问题第69-72页
     ·规划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第69-70页
     ·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矛盾第70-71页
       ·城市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矛盾:城市低密度蔓延对生态环境的侵蚀第70-71页
       ·城市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71页
       ·保护与公平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民利益之间的冲突第71页
     ·生态格局与空间管治第71-72页
       ·条块分割的生态管治体系第71-72页
       ·制度性保障缺失第72页
   ·城市开放空间优化的原则与思想第72-74页
     ·整体性原则第72-73页
     ·功能性原则第73页
     ·可达性原则第73页
     ·城市开放空间优先的规划思想第73-74页
   ·城市开放空间优化措施与建议第74-80页
     ·武汉市城市总体格局优化构想——“三经三纬,众星拱月”第74-79页
       ·三经三纬——连通城市内外的生态廊道第74-77页
       ·众星拱月第77-78页
       ·小结第78-79页
     ·保障机制优化第79-80页
       ·立法保障第79页
       ·公众参与机制第79页
       ·监督机制第79-80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致谢第85-86页
附录: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公园声景设计初探
下一篇:我国体育公园规划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