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袁凱《海叟集》校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8页
前言第18-19页
第一章 袁凱生平第19-30页
 一、明初兩袁凱辨第19-20页
 二、袁凱生平第20-30页
  (一)少年求學期第20-22页
  (二)壯游成名期第22-23页
  (三)亂世避難期第23-25页
  (四)洪武出仕期第25-28页
  (五)晚年家居期第28-30页
第二章 《海叟集》版本情況第30-33页
第三章 袁凱詩歌的題材内容第33-45页
 一、敍事寫實詩第33-34页
 二、抒情寄意詩第34-38页
  (一)羈旅思鄉詩第34-35页
  (二)隱逸情懷詩第35-37页
  (三)借古言志詩第37-38页
 三、寫景詠物詩第38-41页
  (一)寫景詩第38-39页
  (二)詠物詩第39-41页
 四、贈答酬唱詩第41-43页
 五、題畫詩及其它第43-45页
第四章 袁凱詩歌的藝術特色第45-51页
 一、體裁諸體皆備,各臻其妙第45-46页
 二、用語自然真切,平實無華第46-48页
 三、風格沉鬱蒼勁與清新自然第48-51页
第五章 袁凱詩歌的歷史定位第51-186页
 袁凱《海叟集》校注第54页
 凡例第54-55页
 海叟集卷一第55-68页
  琴操第55-56页
   莘野操第55页
   傅岩操第55页
   陋巷操第55-56页
   渭濱操第56页
   負米操第56页
  樂府第56-61页
   門有車馬客行第56-57页
   江南曲第57页
   短歌行第57页
   鷄鳴第57-58页
   紫骝馬第58页
   從軍行第58-59页
   獨漉篇第59页
   雨雪第59页
   芳樹第59-60页
   估客樂第60页
   銅雀妓第60页
   楊白花第60-61页
   游子吟第61页
  四言古詩第61-68页
   荒園第61-62页
   賦蔣氏壽萱堂第62-63页
   陶節婦詩第63-64页
   賦耕隱第64-65页
   徐氏建華亭學詩第65-66页
   賦許思敬真率軒第66-68页
 海叟集卷二第68-112页
  五言古詩第68-103页
   新治圃成第68页
   過揚州第68-69页
   自揚子舍舟步入常熟縣第69-70页
   書北山精舍壁第70-71页
   送吳立本歸吳門第71页
   久旱雨後行園第71页
   辛酉大醉書東郊主人壁第71-72页
   賦得擬曹丕《芙蓉池作》第72-73页
   夏景南宅擺霞第73页
   淮安道中第73页
   偕友人早出郊第73-74页
   詠池上雜花第74页
   送縣學生顧立夫歲貢入京第74-75页
   池上二首第75页
    其一第75页
    其二第75页
   席上懷吳善卿第75-76页
   范氏溪南野色樓第76页
   題東齋壁第76-77页
   鄉友携酒至舍下第77页
   茅宇第77-78页
   置酒第78页
   詠池上芭蕉第78页
   早出田所第78-79页
   耕田第79页
   送林仲鏞崑山學職第79-80页
   題望雲卷第80页
   古意二十首第80-88页
    其一第80-81页
    其二第81页
    其三第81页
    其四第81-82页
    其五第82页
    其六第82页
    其七第82-83页
    其八第83页
    其九第83-84页
    其十第84页
    其十一第84-85页
    其十二第85页
    其十三第85页
    其十四第85-86页
    其十五第86页
    其十六第86页
    其十七第86-87页
    其十八第87页
    其十九第87页
    其二十第87-88页
   與倪元鎮飲得江上雨第88页
   賦得綠珠第88-89页
   出西郊第89页
   復出西郊第89-90页
   賦得泰伯廟送倪元鎮第90-91页
   游西墅第91页
   懷廣西省朱郎中熙第91-92页
   新除監察御史辭貫涇别業第92-93页
   察院夜坐第93页
   下直懷北山隱者第93-94页
   答禮部江主事漸第94-95页
   京師歸別業第95页
   新得溪上茅屋第95-96页
   鄒園十詠第96-99页
    釣磯第96页
    柳堤第96-97页
    棋墅第97页
    瀑布第97页
    桃蹊第97-98页
    魚淵第98页
    濯清第98页
    蓼灘第98页
    松壑第98页
    杏塢第98-99页
   題陶九成南村草堂第99页
   題葛洪移家圖第99-102页
   題張國祥三味軒第102-103页
  七言古詩第103-112页
   賦朱煥章所畜鵜鹕鳥第103页
   王叔明畫雲山圖歌第103-104页
   觀朱澤民所畫山水圖有感第104-105页
   徐子修畫山水歌第105-106页
   陶與權宅觀張子正畫圖第106页
   王若水爲畫秋江衆禽圖第106-107页
   送曹生從師第107-108页
   送齊文韶歸東阿第108页
   病阿速第108-109页
   大醉後率爾三首第109-110页
    其一第109页
    其二第109页
    其三第109-110页
   夜歸第110页
   夜經胥浦鄉時新被寇第110页
   老夫五首第110-112页
    其一第110页
    其二第110页
    其三第110-111页
    其四第111页
    其五第111-112页
 海叟集卷三第112-153页
  五言律第112-127页
   送孔提舉航海歸曲阜第112页
   送李高士歸荆州第112页
   馬氏西園宴别吳進士善卿第112-113页
   懷陶叟第113页
   陪楊廉夫登洙涇法忍寺閣次壁韻第113页
   客中除夕第113-114页
   任氏北園呈席上諸公第114页
   釆石春望第114页
   春日偶書第114页
   泗州書懷第114-115页
   自京師歸別墅第115页
   思歸兼簡嚴八第115页
   宴王主簿宅第115-116页
   懷王道士第116页
   王山人遠過第116页
   送張七西上第116页
   夜泊鏌耶城第116页
   聞張處士竹林甚盛,欲觀未能,兼簡王一秀才第116-117页
   陪陳應奉諸公宴馬氏西園第117页
   送任李二高士歸越第117-118页
   遠客第118页
   飲馬氏東園第118页
   書寓所壁第118页
   賦陶與權雲所二首第118-119页
    其一第118页
    其二第118-119页
   懷王生第119页
   春園第119页
   上巳日飲朱氏叔重東園第119-120页
   登浦上閣第120页
   題西山琏法師壁第120页
   村居懷京下一二友生第120页
   丙申歲書懷第120-121页
   飲錢氏東園錢新内寵第121页
   贈張鳴善第121页
   贈顏近仁第121-122页
   送李千戶時有海東之役第122页
   寓所即事第122页
   寓所寄何彥明第122页
   立春日飲任氏西園第122-123页
   游會稽山第123页
   懷張叟第123页
   飲田家醉後書王生壁第123-124页
   泗上書懷第124页
   夜飲陳叟宅第124页
   將帥第124-125页
   早寒第125页
   懷京師一二友生第125页
   京師歸別墅第125页
   移居第125页
   挽夏叔明第125-126页
   題朱自明座右銘第126页
   懷陶南村先生第126-127页
   出三江口有懷野人錢(?)第127页
  五言排律第127-130页
   聞誅孛羅鐵木兒一首第127-130页
  七言律第130-153页
   江上書懷第130页
   次王叔善祀天妃有雪第130-131页
   聞笛第131页
   次趙法師過全秀才隱居二首第131-132页
    其一第131页
    其二第131-132页
   江上送高文起夫分韻得暮字第132页
   扈瀆龍王廟晚眺第132页
   望南村二首第132-133页
    其一第132页
    其二第132-133页
   次楊廉夫先輩韻第133页
   秋晚東海寓舍第133页
   沙邊第133页
   喜洪山人恕復至第133-134页
   亂後貽溪上一二同志第134页
   飲謝氏東園第134页
   池上書懷第134页
   雨後西園即事第134页
   張叔温諸公携酒至泖濱,明日作此奉謝第134-135页
   觀王生所藏王維畫第135页
   大雨書寓所壁二首第135页
    其一第135页
    其二第135页
   次廣西朱郎中熙見寄韻二首第135-137页
    其一第136页
    其二第136-137页
   姚性存將歸鹤沙以詩見别次其韻第137页
   京師歸至丹陽逢侯生大醉第137页
   歸來第137-138页
   郭外寄王録事第138页
   送曹新民歸東州第138页
   賦錄珠得車字第138-139页
   陶宅務大使謝廷蘭,高州大族也,暮年客中得子,索詩,故賦此第139页
   赋黄葉漁村第139-140页
   懷曾彥魯第140页
   過黄耳墓有感第140页
   北山雨望第140-141页
   京師懷吳中黄道士第141页
   陪貢先生東山樂飲第141页
   賦梅花清夢二首第141-142页
    其一第141-142页
    其二第142页
   春日溪上書懷第142页
   詠溪上所栽桃第142页
   江上早秋第142页
   兵後大醉陶與權宅第142-143页
   寓所一首第143页
   秋日海上書懷第143-144页
    其一第143页
    其二第143-144页
   舟次上海縣第144页
   浦上寓所一首第144页
   横溪寓所一首第144页
   獨坐荒園第144页
   寄題馬氏草堂兼簡黄二秀才第144-145页
   追次林太守孟善韻第145页
   浦上木芙蓉盛開約黄鹤山人共覲第145-146页
   江上樱桃甚盛而予寓所無有,忽蘇城友人惠一大合,故賦此第146页
   荷花第146页
   久雨後寓所一首第146-147页
   得馬叟書作此遠寄第147页
   壬寅九日第147页
   過楊右丞墓第147-148页
   寄南臺掾朱自明時初復役第148页
   登愍忠閣第148页
   清明獨坐第148页
   書寓所西齋二首第148-149页
    其一第149页
    其二第149页
   登虎溪閣第149页
   冶城山晚眺第149-150页
   白燕第150页
   春日溪上偶書第150页
   次方明謙指揮海上築城韻二首第150-151页
    其一第150-151页
    其二第151页
   野航爲范子俊賦第151页
   鏡中梅第151-152页
   飲任氏西園大醉呈諸公第152页
   寄田官馬錄判第152页
   偕黄叔明、王元吉、錢伯雲、張夢辰、金彥振,元夕觀燈會於蕭塘。隐居景元舉酒屬客,曰:七人四百九十歲爲首句,以燈字爲韻,予賦此.時洪武乙丑也第152-153页
 海叟集卷四第153-180页
  五言絕句第153-157页
   京師得家書第153页
   寄家書第153页
   龍江夜行第153页
   江上二首第153页
    其一第153页
    其二第153页
   因何彥明賦八新效其體第153-154页
    新烟第153-154页
    新水第154页
    新燕第154页
    新草第154页
    新鶯第154页
    新柳第154页
    新蝶第154页
    新月第154页
   絕句五首第154-155页
    其一第154-155页
    其二第155页
    其三第155页
    其四第155页
    其五第155页
   寄王九秀才第155页
   詠馬九首第155-157页
    其一第155-156页
    其二第156页
    其三第156页
    其四第156页
    其五第156页
    其六第156-157页
    其七第157页
    其八第157页
    其九第157页
  六言絕句第157-158页
   江上二首第157页
    其一第157页
    其二第157页
   淮安道中第157-158页
   郊居三首第158页
    其一第158页
    其二第158页
    其三第158页
   醉歸第158页
   閑步二首第158页
    其一第158页
    其二第158页
  七言絕句第158-180页
   題趙王夜宴圖第159页
   題吳王内涼圖第159页
   題吳宮衰柳圖第159页
   遣懷第159页
   日莫即事第159页
   送王生還吳中第159-160页
   訪張道士題壁第160页
   歸來第160页
   淮東逢張十二信第160页
   寄錢彥德第160页
   灌園第160-161页
   題張子正雪山圖第161页
   口號一首第161页
   杜彥清携斑竹簫作數聲賦此以贈第161-162页
    其一第161页
    其二第161-162页
   送王御史東海監散竈丁工本第162页
   赠歌舞女童第162页
   已未九日對菊大醉,戲作四首第162-163页
    其一第162页
    其二第162-163页
    其三第163页
    其四第163页
   江上舟中聞笛第163页
   陪鄭明德倪元鎮游天平山四首第163-164页
    其一第163页
    其二第163-164页
    其三第164页
    其四第164页
   醉後口號二首第164页
    其一第164页
    其二第164页
   馬益之邀陳子山應奉、秦景容縣尹江上看花,二公作竹枝歌,予亦作數首第164-166页
    其一第164-165页
    其二第165页
    其三第165页
    其四第165页
    其五第165页
    其六第165页
    其七第165页
    其八第165-166页
    其九第166页
    其十第166页
    其十一第166页
   風雨宿蕭山第166页
   送賀九成歸浙東兼簡王若水第166页
   瓜步夜泊第166-167页
   揚州逢李十二衍二首第167页
    其一第167页
    其二第167页
   題老蛟化江叟吹笛圖第167页
   閑題第167页
   城西送鄧生二首第167-168页
    其一第167-168页
    其二第168页
   夜至瓜洲第168页
   寄謝蔡道士惠山水障第168页
   費夫人第168-169页
   楊員外第169页
   寄錢德仁錢士修二國錄兼柬王司業第169页
   朝天宫觀方道士所畫三山圖三首第169-170页
    其一第169页
    其二第169-170页
    其三第170页
   寄三江王六秀才第170页
   溪上諸友謂予終日酣醉寄此見意第170页
   調馬益之第170页
   調鄭老第170页
   送鄭老歸襄陽二首第170-171页
    其一第170-171页
    其二第171页
   南京口號六首第171-172页
    其一第171页
    其二第171页
    其三第171页
    其四第171-172页
    其五第172页
    其六第172页
   即事二首第172页
    其一第172页
    其二第172页
   寄北山明上人第172-173页
   重過黄渡有感第173页
   題西岩精舍第173页
   紅梅第173页
   徐子厚宅賞牡丹第173页
    其一第173页
    其二第173页
   石頭城晚望第173-174页
   觀沙鷗第174页
   江上寄嚴八第174页
   江上寄書第174页
   醉書壁第174页
   淮西夜坐第174页
   李陵泣别圖第174页
   題龍江酒家二首第174-175页
    其一第175页
    其二第175页
   登閣第175页
   客中夜坐第175页
   賦得西施第175页
   憶南湖二首第175-176页
    其一第175页
    其二第175-176页
   浦口竹枝第176页
   村園露坐第176页
   調王生第176页
   題妓展僧僧像第176-177页
    其一第176页
    其二第176-177页
   寄顧文昭第177页
   過潯陽第177页
   諸公携酒蘇臺餞别醉歸海上作此奉謝第177页
   聞山東消息三首第177-178页
    其一第177页
    其二第177-178页
    其三第178页
   江上逢鄭老第178页
   登閣追憶北山張道士第178-180页
 海叟集外詩第180-185页
  送貢先生入閩第180页
  沈德輝竹庭第180-181页
  沙塗行第181页
  一瀾樓和韻第181页
  題范寬畫石欄江月第181-182页
  蚊第182页
  送敬講主第182页
  題張子正桃花春鳥圖第182页
  題陳長師壁第182页
  題倪元鎮畫和郭明德韻第182-183页
  二月一日出門遣興第183页
  題瓶梅第183页
  三月四日宿華亭俞嘉言山月軒第183页
  畫虎第183页
  戲題第183页
  雷震田父耕牛謠第183-184页
  理髮第184页
  题四皓图第184-185页
 海叟集外文第185-186页
  修殿記第185-186页
附錄第186-199页
 一、傳記材料第186-189页
  [正德]松江府志·文學第186页
  [嘉慶]松江府志·古今人傳第186页
  載實錄(見康熙本《海叟集·海叟集附錄》)第186-187页
  東維子文集·改過齋記第187页
  明史·列傳一百七十三·文苑一第187页
  列朝詩集小傳·袁御史凱第187-188页
  曝書亭集·袁凱傳第188-189页
 二、各家序跋第189-196页
  (一)《海叟集》序跋第189-195页
   李夢陽序第189页
   何景明序第189页
   陸深序第189-190页
   林有麟序第190页
   王俞跋第190页
   何玄之跋第190-191页
   董宜陽序第191页
   楊引傳跋第191页
   張所望序第191页
   鄭懷魁序第191-192页
   張所敬跋第192页
   姚弘緒序第192-193页
   曹炳曾序第193页
   曹一士書後第193页
   四庫全書·海叟集提要第193-194页
   閔萃祥序第194页
   閔萃祥跋第194页
   李鳳高跋第194-195页
  (二)《在野集》序跋第195-196页
   張璞序第195页
   陳鎬書後第195-196页
   劉詵跋第196页
   汪文柏跋第196页
 三、諸名家評論第196-199页
參考文獻第199-200页
致謝第200-201页
攻讀學位期間發表論文情況第201页

论文共2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千秋乐府唱南朝--南朝乐府民歌世情研究
下一篇:中国上古神话英雄的婚姻爱情问题